首页 > 历史军事 >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 第1373章 父子心思

第1373章 父子心思(1/2)

目录

衮衣轻沾御炉烟,宫灯淡笼血脉缘。忧心难拂疑云去,愁眉又惹泪痕添。岁冷松筠空对月,时寒剑戟自惊年。逝水何须多叨念,沧海桑田几变迁。

李世民之所以大半夜的召李泰过来,并不是因为审理李元昌检举太子一案有多么的紧急,而是这桩公案怎么都绕不开李泰。

李世民当然是想保李承乾,不只是想保他的太子之位,也想要保他的名誉不受损。

可是汝南遇刺这么大的事,不能不声不响地揭过去吧?总不能公主被刺杀身亡都不闻不问吧?

汝南遇刺案,说什么都避不开李元昌,在演武场假扮突厥士兵的那些人,都是李元昌率领的。

只要审问李元昌,他为了给自己减罪,必然会把这份供词当众呈上来,那就无论如何都得惩罚李承乾了。

想要把李承乾摘出去,很难吗?不难,一点也不难。

谁都知道李元昌现在是被逼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他为了减轻罪责,难免胡攀乱咬。

他呈上的证词,凡是没有其他证人的都可以视为一面之词,没有任何的意义。

有证人的也没什么大用,在李元昌和太子之间,是个人都知道该站哪边,就算有拎不清的糊涂虫,也可以派人教会他说话。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必须要明确地知道一个人的态度,这个人就是李泰。

为太子洗刷污名,满朝文武都可以配合,至少可以装瞎,但李泰未必同意。

扳倒太子应该是李泰最大的心愿,李元昌的供词就是射向李承乾的利箭,李泰怎能允许这支箭半途而落?

他必然会死盯着这件事,谁要是在暗中搞什么小动作,他第一个不答应。

李世民目光淡然地扫了一眼放在桌角的那几张纸,这些应该是李泰急寻不得的把柄。

现在朕把这个把柄递到你手里,看看你打算怎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李世民若是强行把这件事压下来,李泰必定会闹,公主被杀都不提不念地揭过去,这里面能没点事吗?

李泰不用费多大的力气,轻而易举地就能知道这里面牵连到了李承乾。

他以为铁证如山就能把李承乾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来的话,那只能说他太天真了。

就算把供词上所有的事都办成铁案,也不可能威胁到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纵然李承乾违背时令进山打猎踏了百姓的良田,最多也不过就是赔点钱而已;

纵然李承乾一怒之下,枉杀了两个良民,最多也不过就是厚葬再赏赐死者家属一点金银而已;

纵然李承乾胡言乱语说了许多疯话,最多也不过就是罚他写份检讨而已。

若按律而定的话,条条都够死罪,但是你想按律法定他的死罪,只能说你想得太好了。

便是你熟知律法,便是你能言善辩,便是你能逼得皇帝承认这些罪行都是事实,可别忘了皇帝手里有特赦的大权,他一句话就能把所有的罪过都赦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