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73章 当代墨钜子?

第473章 当代墨钜子?(2/2)

目录

“若还是那火急火燎的性子,只怕老秦头今日见了陛下,还要耍一耍老顽童的性子呢。”

听闻此言,刘荣目光仍落在广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头的博望苑。

嘴上却是戏谑道:“那老不死的,每每都要说朕几句。”

“好似朕整日都闲来无事,想来这上林,便随时都能来似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鲁班苑设立,老秦头先做了苑令,后又奉朕诏谕,广招天下墨者入上林,竟也过去了两年多。”

“老秦头这个‘汉墨钜子’,怕也抽不出空,责备朕没有多来探望吧”

闻言,栗仓却是一阵摇头失笑不止。

过了好一会儿,才再道:“据说做了墨钜子后,老秦头,便很少回家了。”

“整日整日把自己锁在鲁班苑,动不动搞出个‘惊天动地’的动静,却愣是见不到人。”

“便是鲁班苑那些个墨者,想要见见这位墨钜子,都得是连日蹲守,外加运势眷顾。”

“也不知这么些日子,老秦头又捣鼓出了什么”

听着耳边,栗仓对老秦头的牢骚、嘀咕,刘荣的嘴角之上,却不由翘起一抹由衷喜悦的弧度。

——在设立鲁班苑之后,刘荣第一时间便携礼登门,请求当时的秦老匠,来担任鲁班苑苑令。

第一次登门,被秦老匠以‘属少府匠籍,得少府知遇,不敢不效命’为由婉拒。

第二次登门,刘荣明确表示秦老匠可以兼任鲁班苑令,并不影响原本的职务,却又被秦老匠以‘老迈体弱,无暇兼顾’为由,再次婉拒。

直到第三次登门,刘荣图穷匕见,说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实则,却是点破了秦老匠的斜杠身份。

秦墨传人,相里氏匠墨之后!

被刘荣点破身份,秦老匠才不再隐瞒,将自己的过往娓娓道来。

和刘荣的猜测大差不差:战国之时,墨家三分,相里勤入秦少府为大匠;

而后百年,秦相里氏之墨,便逐渐融进了秦少府上下。

及始皇一统天下,相里氏这一脉秦墨自认为‘大道已成’,天下再也不会有战火纷争,于是争相请辞,想要到天下各地帮助穷苦百姓。

只是最终,始皇嬴政威逼利诱,将这些人悉数留在了秦少府。

也是直到那时,相里氏之墨才终于明白:无论天下是否一统,无论战争是否结束,子墨子的学说、主张,都永远不可能被掌权者所接受。

于是,当二世胡亥即立,天下战火再起,秦廷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时,包括秦老匠在内的一众相里氏之墨,一致决定脱离秦少府,以归隐山林。

只是墨家学说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归隐’,约等于光着身子上大街——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的来头。

因为按照墨家的理念,墨者当身穿粗麻褐衣,赤脚或穿自编草鞋,以‘共天下之苦’;

与此同时,作为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具有高组织度、纪律性的学术组织,墨家内部,不允许任何一名成员——即墨者,拥有任何私人财富。

无论是种地种出来的盈余,还是路上捡到的铜钱,墨者们都必须,也都乐意赠送给穷苦百姓,以改善其困顿的生活。

除此之外,墨者们还要在每一年当中,都抽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去和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最穷、最苦的人,同吃同住,同作同息。

帮人家种地、替人家担水,这都是题中应有之理。

最让这些墨者‘无所遁形’的是:这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里,他们还会竭尽所能的,解决这一村、一里的民生问题。

比如渠水淤泥了,就组织百姓去疏通;

比如有人生病了,便众筹钱财抓药、寻医,甚至是亲自上手去治。

有人离世了,则组织百姓一同吊唁、出殡。

总而言之一句话:为这一村、一里,注入‘团结一致’的基因。

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闲不住,且特立孤行、举止辨识度极高的人,无论藏在再偏僻的穷乡僻壤,也很难不被揪出来,并被认出其‘墨者’的身份。

于是,汉室鼎立后,这些‘归隐’的相里氏之墨,又或主动或被动、或无辜或无奈的再次出山。

却也并不都入了汉少府。

不想继续待在关中,又或是不信任老刘家的,多半去了关东。

只可惜,正应了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去了齐地的墨者们,即便没人教、没人影响,也还是莫名其妙的成了‘雄辩之士’,续上了齐系相夫氏辩墨的学派传承。

入了吴、楚的墨者,也同样入乡随俗,很快就和当地豪侠打成一片,一口一个‘侠行天下’,却也随即沉沦于烧杀抢掠、醉生梦死之中。

到刘荣结识秦老匠的时候,留在汉少府的、明确其身份为‘相里氏之墨’的匠人,包括秦老匠在内,就剩了一十四个。

其中,有十二人都是汉初,入汉少府的相里氏之墨的后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和秦老匠一样,以‘秦’为姓。

不是为秦披麻戴孝,而是标榜其‘秦墨’的来由。

将这些秘闻悉数摆上台面之后,秦老匠第三次拒绝了刘荣。

因为在秦老匠看来,掌权者无法接受墨家学说,是早已得到历史验证的事实。

所以,刘荣与其再去招惹这些墨家——这些相里氏之墨最后残存的碎渣,还不如任由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自生自灭。

但刘荣却明确表示:墨家,亡不了。

孤没允许,墨家就亡不了。

而后,自便是鲁班苑成立,秦老匠成了明面上的鲁班苑令,以及暗地里的‘太子亲任秦墨钜子’。

考虑到墨家三个分支当中,余下的齐、楚两支都已在事实上绝传,刘荣也理所应当的,将秦老匠当做了当代墨家钜子。

然后,神奇的事开始发生了。

——时至今日,短短五年时间,鲁班苑内的墨者,便从最开始的十四人,大幅猛涨到了二百一十七人!

此外,还有数以倍计的学徒,也就是处于考察期的‘准墨者’,成为了墨家的后备力量!

而在过去这五年时间,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埋身于鲁班苑,为刘荣推动着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的绝密项目。

项目有多少,刘荣数不过来;

完成了多少、搁置了多少,刘荣也记不清了。

今日,刘荣来鲁班苑,却是为了从鲁班苑那数不清的项目当中,带走一个未必成熟,却必定能惊艳世人的项目。

当然,在把项目‘带走’之前,刘荣还要好好考察一下项目进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