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反响(2/2)
“既然你执意如此,我不勉强。”许文抿抿嘴唇道,“不过这份稿子,我得亲自动笔。”
很快,老清河报就刊登青云分股的新闻,着重介绍青云农业和青云食品的历史(虽然很短),然后介绍其重要意义(出口创汇,合资先行者)。
再说明全员持股的稀奇特别(员工与公司共同分担责任、分享利益),最后提出青云发展需要优秀人才(特别是广大毕业生)。
这起承转合一连串的丝滑操作,把看到报纸的董朋学都逗笑了。
“这个罗学云,真会玩花样,什么东西都敢往报纸上登。”
“年轻人嘛,都是这样,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天不怕地不怕。”
熊绍义接过话茬道:“说起来,我还真挺佩服他的,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谁见都要夸一句好小伙,愣是没传出什么不良作风。
就爱买些新鲜玩意,送给亲朋好友,现在更是把股份都拿出来给员工,这样的人,这样的公司,做不起来才是没天理。”
“青云农业分红的规矩,听说是创立之初就践行的,罗学云总是讲他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不出许多事,既然钱是大家赚的,就该分给大家。”
董朋学道:“全员分股的计划,倒像是把这个规矩定下来,以后谁都不能更改,包括他的儿子孙子,这个气魄才是叫我意外的。”
“谁不是呢。”熊绍义笑道,“我倒是理解他为什么舍得,成万成万地给育红公益捐钱,这简直就是视金钱如粪土啊,真想不明白,二十来岁,还没到戒之在得的年纪,就已经没有得失之心了。”
董朋学道:“既然他有这个心,还真得帮他一把,看看县里几所学校考不上大学的,中专毕业的,都往青云带带,也给咱们松松压力,几个厂子都捉襟见肘,进去也是难为自己。”
“恐怕不好做,学生还是想吃公家饭的多。”
“别小看年轻人,他们感知变化,理解新东西的能力,可比我们强,青云带来的风潮,他们躲不了,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地区。
张武山王世佑等人,同样看到报道。
他们同样关注这个分股形式。
“有一点没讲清楚,含糊带过。”王世佑道。
“青云归谁管。”张武山搭话。
“对。”王世佑眉头微皱,“全员持股得多少人,怎么确定在公司注册资料里?
况且他这个股份更像是一个分红保证书,确定每位员工能拿到的份额,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退休以后还要收回,难道公司资料要来回更新?太荒谬了。”
“我看这八到十年的时间,不是考验员工,而是考验我们。”张武山笑道,“看来给青云第一家营业执照,这步路走对了,罗学云当真是个敢为天下先的人物,这一点跟年纪大小无关。”
“是啊,雏虎卧丘,便有啸动山林之势。”王世佑道,“怎么讲,拿出来讨论讨论?”
“嗯,让青云公司给个详细方案,做得翔实一些,咱们往上递就是,这种事我们也没有决定权。”
张武山深沉道,“不过现在讲的,不就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总得考量考量,不能望而生畏,见到另类就一棍子打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