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去见他一面(2/2)
徐南科连连安抚,周文也跟着道歉,才让杜平缓了下来。
离开之后,他忍不住批评周文。
“你也老大不小,怎地说话没谱,调查研究能带主观情绪吗?还好是杜平,讲道理懂礼貌,若换了谷德永,还不扇你嘴巴。”
“我还不是有疑问吗?”周文郁闷道,“倘若青农职工的数量,是被严格控制的,岂不是虚假宣传,用一小部分人刻意制造的例子典型,有什么意义?”
“你告诉我,谁家厂子不需要控制员工数量,敢拍着胸脯见人就收?你说虚假宣传,谁宣传了,是青云农业是罗学云,还是你周文。”
徐南科恨铁不成钢,语气无奈至极:“典型怎么了,哪怕是刻意制造的典型也是典型,能带来希望,能做榜样,能先富裕带动后来者,明白吗?人家罗学云比你高明,比你懂得多,就不要拿你三脚猫的功夫,出来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周文悚然一惊,仔细琢磨徐南科的话,发现还真有些门道,不敢再多说什么。
综合这么多天的研究,徐南科对青云生产模式,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类,自营、合营和外购。
自营的种植养殖按青农的说话,应该叫做技术示范田、生产样板田,种苗土壤水分肥料农具乃至人员,都是青云最好的,因而要求也是青云最高的,既要做高科技农业的探索,也要做现行生产的标准示范。
可能遇到的问题,你都先走一遍,想好最容易解决的方法,传授下去,其他人有什么不会得有参考答案,倘若没有立刻做题解决。
即便是再蠢笨的人,来示范田学个两三年都至少头头是道,有模有样。
合营是扩大影响力和业务规模最重要的举措,如果说自营是精耕细作,反复琢磨,合营就差点,很多地方不能强求,光是学个似模似样,产品达标。
自营合营之间,不光是需要培训大量员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体系,让他们将种地看作科学,更有效有精密,还是因为田地和人没那么容易改变。
至于外购,就乏善可陈,跟渠道商没差别,但青农若要做大生意,必须经历这一步,以丰富产品种类,形成规模规范。
“增加品种,学习技术,引进设备,以及提高人的积极性,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核心就两点。”徐南科道,“其一,在产品上做规划,提高经济效益,其二,在生产上做改进,提高单体产出。”
他叹道:“罗学云目光很敏锐,蔬菜和肉类都是餐桌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一年到头只要有条件,就忘不了这东西,倘若说种粮食每天都要吃少不了,菜肉同样如此。
然后就是茶果,跟烟酒一样,是交际必需品,还不像后面两种限定爱好者,除却少数口味不对,水果大多数老少咸宜,还有益身体健康。
现在连麦子水稻都是青云自己的研究,显然罗学云考虑的不止是眼下,还有夯实基础,展望未来的谋算。”
周文嘟囔道:“也就是提高福利,鼓舞职工积极性特殊些,其他的都是老东西,屡见不鲜,青云农业如何从火星子迸发,成就现在模样,关键还是青云菜田黄家禽这些良种良苗怎么变出来的。
有了这些好东西,就像人家卖石头他卖玉,怎么可能不成,一旦立稳脚跟,滚雪球堆雪人方便太多。”
徐南科道:“这些的确神秘,但不是事情最要紧的地方,买玉者打首饰,买石头盖屋铺路,价格服务全都不一样,几乎可以看作两个行业,青农之所以成功,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什么原因?”
“先回去跟余昭他们会合,看看他们的成果。”
余昭皮肤黝黑,秋老虎的阳光都把他祸害了,刘志成却壮实起来,不复那日刚来病恹恹的模样。
“我们的调查大差不差,后续可能还要更翔实的数据,但得出结论差不多了。”余昭神采奕奕。
“怎么说?”徐南科问道。
“这是我抄录的作业指导书,你们可以看一下。”
余昭说道:“传统农业过于依赖人,依赖人判断天气,分析墒情,辨认虫害,补充水肥等等,这无疑会导致两个问题,效率低下和错误率高,机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人可靠,还不容易犯错,这是青农管理生产的第一步,注重高科技技术和设备。
第二,就是各种指导书,我跟志成还在打趣,青云农业好像不知道他招进来的员工,要么是农户家庭出身,从小耳濡目染,要么是上过学,有理论基础,每个新员工基本上都要培训学习一番,各种生产场所都有指导书,几乎是手把手教人怎么适应青云农业的工作。
第三,就是责任到人,什么东西该谁负责,什么时间开始结束,都有任务要求,一层一层像是精密的齿轮相扣,带动整个青云农业,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企业,对溯源这件事要求如此严格,每个人对自己签下的字,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负有神圣的责任。”
他深吸口气,道:“青云人把他们的管理方式,叫做青云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标国外先进制造业,用对待工业的方式,对待农业,用要求工人的方式,要求农民,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怎么说,就好像大葱卷面包,不是不行,就是感觉怪,感觉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