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二世(2/2)
那大泽乡起义如巨石投入湖中,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政权,如一把利剑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壮阔序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在秦二世元年的秋天,秦朝廷大规模征发闾左贫民前往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九百余名戍卒被征调要前往渔阳戍守边疆。然而,在途中行至蕲县大泽乡时,却被一场倾盆大雨所阻拦,致使他们无法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达目的地。依据秦朝那严苛的法律,过期便要被斩首问罪。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形之下,陈胜、吴广毅然领导戍卒,果敢地杀死了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了这场震撼人心的兵变,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起义军一致推举陈胜担任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接连攻克了大泽乡和蕲县,并且在陈县建立起了张楚政权,各地纷纷闻声响应。然而,大泽乡起义却因陈胜在得势之后心生骄傲,再加上秦将章邯率领秦军的强力镇压,最终还是以失利告终。
在那遥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当陈胜毅然决然地发起大泽乡起义之时,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位胸有大志的刘邦虽然见过秦始皇巡游并说大丈夫当如是,但当时正处于一种颇为艰难的境地。那时的他,正隐匿在深山之中,过着难民一般的生活。
此前,刘邦肩负着押送徒役前往骊山的重任,然而在行进的途中,众多徒役纷纷逃离,数量众多,致使刘邦根本无法完成押送任务。无奈之下,刘邦只得带领仅有的十几个人悄然躲进了那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他所犯下的罪行,与那戍边延误日期的陈胜如出一辙,皆是面临着死刑的惩处,可是他却始终未能鼓起勇气带头起义。
直至听闻大泽乡起义所传来的阵阵风声之后,刘邦这才胆敢走出大山,并趁着大泽乡起义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反秦风暴,积极组织起沛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正式发动起义,而他自己也顺理成章地被众人推举为领导人。
再往后,刘邦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反秦的重要功臣。
但那秦二世胡亥却根本不愿相信这些事实,他只热衷于听闻天下太平的美好言辞。在一次关于是否发兵平定起义的讨论中,胡亥竟然决然地不同意存在“反叛”之事,那发兵自然也就显得毫无必要了。叔孙通深知胡亥的脾性,于是便言道:“他们所说的天下反叛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先皇早已拆毁了城墙,熔铸了天下的兵器,如今有您这位明主高坐朝堂,有严明的法令在天下施行,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又有谁还会造反呢?现今陈胜这些人仅仅只是几个盗贼罢了,地方官正在全力以赴地追捕,还请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了。”胡亥听后,满心欢喜,连连夸赞叔孙通说得甚是精妙。随后他又询问其他人,其中有的说陈胜是“盗贼”,有的则说是“造反”。那些说陈胜是“盗贼”的人安然无恙,而说陈胜是“造反”的人则被治罪,因为说“造反”就等同于说天下大乱。这治罪的罪名便是“非所宜言”罪,也就是所谓的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这种罪名是一种典型的封建专制刑法。尽管秦朝后来走向了灭亡,但后来的许多朝代却依然继续沿用了这种罪名,以此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在那风云变幻的时刻,郎中令与阎乐一同气势汹汹地冲了进去,随后张弓搭箭,箭矢直直地射中了二世那华丽的帷帐。二世见状,顿时怒不可遏,急忙召唤左右的人前来护驾,然而左右之人皆惊慌失措,慌乱间竟不敢贸然动手。就在这混乱之际,旁边有一个宦官始终忠心耿耿地服侍着二世,不敢有丝毫的离开。二世匆忙进入内宫,对着那宦官说道:“您为何不早些告知于我,以至于竟沦落到如今这般绝境!”宦官则无奈地回答道:“为臣实在是不敢说啊,唯有如此,才能够保住这条性命,倘若早早说出,我们这一班人恐怕早就都被您诛杀殆尽了,又怎能存活到今日呢?”紧接着,阎乐迈步上前,毫不留情地历数着二世的种种罪状,大声说道:“你一贯骄横放纵、肆意诛杀,全然不讲道理,天下之人皆已背叛于你,究竟该如何是好,你自己好好思量吧!”二世带着一丝乞求说道:“我可以见见丞相吗?”阎乐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二世又说:“那我希望能够得到一个郡,让我做个王吧。”阎乐毫不理会,并不答应。二世继续说道:“那我希望做个万户侯。”阎乐依然不置可否。二世无奈之下又说道:“我愿意和我的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的百姓,就跟诸公子一样。”阎乐冷漠地说道:“我乃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前来诛杀你,你即使说了再多的话,我也不敢替你向丞相回报。”说罢,便指挥士兵向前涌去。最终,二世在绝望之中选择了自杀。
再看那秦二世胡亥之墓,胡亥仅仅当了三年的皇帝,而后便以黔首(也就是百姓,只因秦朝崇尚穿黑色的衣服)的礼节将他埋葬,其墓地位于杜南(如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处)的宜春苑之中。秦二世胡亥与始皇帝嬴政一样,都没有后来皇帝所拥有的谥号和庙号,这是由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极力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严禁臣下对君主进行任何的议论和评价。在遥远的南方,镇南君赢垚站在鬼门关前,遥望着北方。他得知二世在死前已然将长生陵修好,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安。然而,想起政哥先前的交代,他明白此刻自己不便赶回咸阳。于是,他只得暂且放下心中的忧虑,继续留在这南方的百越之地。在九真一带,他与赵佗一同积极实施着和辑百越之策,致力于与百越各族和谐共处,努力推动着秦政治制度体系优化在这片土地的发展与融合。他的身影在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南方显得坚定而沉稳,默默地为了使命而坚守着、奋斗着,任由那复杂的思绪在心中交织、缠绕,却始终未曾改变前行的步伐。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