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老太要学习7(2/2)
段瑜悄悄给高大勇出主意:“三叔,粮食种子是不够了,要不将这地分给大家伙,让咱们替集体种,最后上交一部分给集体?”其实就是变相的自留地了,至于上交多少给集体,还不是种的人自己说了算。
高大勇眼睛一亮,心道建国他娘这是开窍了,这几次表现都不错。“成,我和书记、各队队长们商议商议。”
有啥商议的,大家都是种地的,谁不知道自留地比大集体强。书记高铁生表态:“荒着也是荒着,让社员们帮着种,多少是点进项。”哪怕种点菜呢,也能哄一哄肚皮。
大家再次摁手印,各自根据人口,领回半亩到几亩地去。段瑜只要了屋子后半亩地,种点白菜萝卜应应景就好,多了她可没精力。
秋收过去,天气也渐渐冷了,为了节约粮食,大家都开启了猫冬模式。
段瑜借口去砖厂看儿子,拿着证明信趁着天不亮就摸进县城。镇子太小了,她都看不大上。等进了城,她才发现高估了县城,除了有几栋小砖楼,多了几条街道,其他也没比镇子强到哪里去。
不过等深入了解,她发现县城人民还是更幸福一些。城里人脸色好多了,虽然依旧瘦,但不至于菜色。而且县里供销社比镇子上大四五倍,货物也全了很多。还有黑市,里面总有零零散散交易粮食的。
段瑜先摸进黑市,学着别人将筐子打开一个角,溜溜达达来回走。刚走没几分钟,便遇到一个老太太来搭讪。“有啥?”
“白面,鸡蛋。”
那老太太惊喜,“咋卖的?”
“白面四块,搭配粮票的话就两块五。鸡蛋一个两毛二。”段瑜早打听好价格了,县城物价比镇子上还要贵,毕竟有钱人更多一些。大家虽然都穷,但贫富差距还是有那么一点的,越大的城市越是如此。
老太太肉疼:“贵了,又贵了。”
段瑜叹气:“没办法,粮食越来越少了。看您老穿的气派,家里要是有老物件,也能拿来顶一点钱。”系统说了,现在还没破四旧,好些古董都还在,过两年就保不住了。她不缺这些,但也稀罕。
“中,我先买三斤面,二十个鸡蛋,一会拿来东西再另开价。”老太太爽利给了钱,回家抱东西去了。没办法,他们老胳膊老腿的可以饿,刚出生的小孙子可经不起。
段瑜趁机又卖了几十斤面,几十斤鸡蛋。只要有人敢买,她就敢卖,反正空间里多的是。而且也不怕纠察队的来查,瞬间就能把东西位移到空间。
等几个老太太抱着小包袱过来,段瑜打开来一看,真不是多好的物件。一个是黄花梨的梳妆匣子,一个是有点瑕疵的珊瑚珠子,还有几件玉首饰,一般货色而已。要别人来未必肯收。不过最后她还是各给了几斤面,全当救济了。
在黑市上赚了好些钱和票,天也到了晌午。打听到国营饭店地址,段瑜想去走一趟。她不是为了吃而去,毕竟饭店还不如她空间里的食物好。只不过能去那里的都至少是中上等人,她打算去探听一下消息。
要了一碗萝卜肉馅饺子,一份鸡蛋菠菜汤,花了二两肉票,一斤饭票和八块钱,咋不直接抢呢。
段瑜看了一圈,人还不少,心道华国人民就是爱吃。一个角落里还有个位置,不过是和一男一女两个小年轻拼桌。
估计这两个是处对象的,段瑜也不想厚脸皮蹭过来的,可谁让别的地方都坐满了。
小青年看了她一眼,终究还是没赶她。段瑜赶紧老老实实坐下来吃,耳朵支棱着听现在的人都是咋处对象的,是不是也是像她当年似的情情爱爱的。想到这里,就想起赵正,这厮最会油嘴滑舌了。
可是,小青年特别一本正经:“张敏同志,这个饺子不错,你尝尝。”
“李海峰同志,你也多吃一些。你是钢铁工人,平时为人民炼钢辛苦了。”
“不,张敏同志,你为百姓想着住房问题才最辛苦,最应该多吃。”
小姑娘脸嫩实在:“我们房管所其实不忙的,李海峰同志,你吃饱了才能多做贡献。”
“……”听他们谈话,段瑜都尴尬了,现在小年轻真时髦,谈恋爱怎么这么有趣呢,比跟上级汇报工作还一本正经。
不过,这小姑娘是房管所的?
段瑜吃完了饺子,从兜里拿出几个煮鸡蛋,往桌子上一磕,成功引起了两个小年轻注意。这年头,能这么大气吃煮鸡蛋的不多了,谁家不是打成蛋花一起分享,最奢侈也就是加水炒鸡蛋了。
看两人看她一眼,段瑜很大方的给一人塞了一个:“来,见面是缘分,大家一起吃。”
“……”小年轻对视一眼,该不是遇到了傻子,不然咋这么大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