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 第304章 两个装甲连杠起来了

第304章 两个装甲连杠起来了(1/2)

目录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

转眼过去两个月。

一九九八年已成过去式,迎来了崭新的一九九九年。

陈军在这新一年的一月份,总算是完成了全军经验分享讲课,重新回到钢七营主持训练工作。

此时距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常规部队都进入到了休整期。

而正处于强化训练中的钢七营,却依旧处于紧锣密鼓的高强度训练中,不敢耽搁哪怕一分一秒。

一年之期已经过去将近一半,留给钢七营的时间已经不多。

不争分夺秒训练。

怎能通得过一年后的考验。

在过去的这将近半年时间里,高城严格执行陈军的训练大纲,将各项基础训练操练的很扎实。

陈军如今回到钢七营主持工作,基础工作已经不需要他来负责。

陈军需要做的工作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对整个营进行精修,揪出每个连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提升的方向,针对性的进行强化。

这是一项复杂且深入的工作,执行者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

否则没办法找出各连队问题,把各连队存在的暗疾给修复,精修整个营也就会变成一场空谈。

所以陈军制定了详细方案,深入每个连队进行实地调查。

且在下连队进行针对调查前,陈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现各连潜在的问题,让这场精修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专门针对合成部队的特性,加入了全新的合同战术理念——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

这是后世很成熟的战术思想,能有效整合合成部队各兵种的打法,提前拿出来对提升战斗力很有帮助。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

“侦”就是侦查,获取敌人情报;

“控”就是控场,掌控战场局势,控制战斗的节奏;

“打”就是字面上的战斗。

“评”是战后评估。

俗话说的吸取教训才能进步,战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怎么总结最有效也是需要技巧的。

在这套理论中的评估方式,就是对战斗的过程进行沙盘复盘。

把这四个环节融会贯通,让其成为肌肉记忆般的流程,就能通过不断演练和优化来提升战斗力。

最后的链路理论四个字,指的是四个环节形成闭环,强调协同和持续改进。

简单版本的解答就几十个字,好像谁看一遍都能够学会似的,可实际执行转化的难度很大。

为了钢七营能更好的理解、消化这一套新理论。

陈军不仅特意做了细分方案,还针对这套理论中每个关键的核心,都挑出来进行了详细讲解。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是一种以协同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方法,特色是通过四个关键环节形成闭环,提升组织效率与作战能力。

其核心内涵有三类十条:

第一类为“理论框架”,以四条核心作为基础支撑。

第一条是“侦查”。

通过结合电子对抗大队和特侦连,发挥出虚拟和实体的各自优势,最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强调信息收集与情报分析环节,通过多维度数据获取构建决策基础。

合同部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注定了信息和数字化将成为主导,有效整合战场侦察与电磁情报获取能力,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战斗力。

第二条是“控场”。

体现为对资源与流程的动态掌控,对战场态势感知与指挥体系调控。

举个最形象,最恰当的例子

就是要把合成部队的多个兵种,像控制一个巴掌的五根手指一样,灵活且快速的摆出“剪刀手”、“OK”、“石头”等动作,将部队指挥玩出花来。

能够有更多的组合和搭配,有更强的可操控性,就是合成部队和传统部队之间最大的区别。

传统部队的战术打法单一,合成部队则具备多样化作战能力。

第三条是“打”。

也就是战斗。

围绕的核心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在付出最小的代价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

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一点,就需要精通大量的战术打法。

且以信息化合成战术为最优!

比如结合前面的情报与控场,精准掌控了敌人的信息与战场局势,发射导弹打掉的指挥中枢,通过电子战干扰敌方通讯,将敌方指挥系统彻底瘫痪,然后再出动突击部队发起突袭。

整个流程执行下来的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战斗。

第四条是“评估”。

通过复盘优化形成持续改进机制,以沙盘推演与实战数据回溯,优化“侦察-打击-评估“响应链路。

还要建立战略绩效系统,对过程、举措、人员组合等进行深度分析。

现在国内一派太平没有战斗,那就把平日的对抗训练,各种大小实战演习,全部纳入评估内。

通过总结训练演习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战斗体系,修补存在问题。

第二类是“协同机制”,共归为三条。

首先是流程标准化:

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成为可协同的标准化动作。

将所有的训练流程变成流水线,使各连队像流水线一样高效协同,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其次是数据驱动战斗:

构建情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让每一场战斗开始前,都有足够数据铺垫,把敌人了解透彻。

简单形容就是一句话,情报一定要走在战斗前面。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而要想将这种做到最优化,就需要一个覆盖整个部队的指挥系统,也是钢七营目前所欠缺的。

在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整个部队综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让指挥变得更加的高效和便捷,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

陈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想办法,想要解决指挥系统这个大问题,只可惜现在依旧没有头绪。

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而且还要符合军队需求的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