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说琴(2/2)
毕竟她做太女时已经二十多岁,且是从小就接触这些的,阮颦儿自然是不能与她比的。
旁边的吴老看了看秦老,又看了看司谨言,也有些期待。
说完不等几人反应过来,便又指着中间那把琴道:“仲尼式琴,漆木。桐木斫,木制松黄。鹿角灰胎, 栗殻色漆,外髹黑漆。通体细密小蛇腹断。长方形龙池与凤沼。琴额嵌有带翠玉片。下署‘文山’,按‘文山’应是南宋末年名臣文天祥之琴。此琴适合弹奏《云中孤影》。”
“好,好好,我果然没看错言丫头。言辞准确精练,甚至比我这个老头子了解的还更多。谁能想到你第一次看到这琴,无人帮你解说的情况下,居然就能讲出它们的全部来历,真是不枉我将这琴让人送过来。”秦老爷子此时看着司谨言更像是看什么香饽饽一样了。
不仅是宫调不同,琴弦数量也不一样。
不仅难掌握,而且携带不方便。
这种在朝凤国只有大型宴会时才会被拿出来的乐器,倒是不曾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用来做独奏。
原本他是不赞同秦老的做法的,但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古琴就能侃侃而谈,说出琴的来历,心里不惊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她应该是有几分本事的。
之后指着第三架琴继续道:“至于这架琴,同为仲尼式,但却通体髹朱漆。有灯草纹饰,象牙轸,檀木圆形足。下方篆书‘倪元璐印’,想必乃明朝天启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及翰林院学士的倪元璐先生。”
说完之后,她视线落在这架仲尼琴上,明显比起前面两架,要更喜欢这一架。
“此琴木质金黄疏松,底层灰胎下包有麻布,琴面多处灰漆剥落,琴尾两侧底面分离,约莫已存有千年。应是唐末之琴。”
或许,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吧。
而他,也是跟着秦老十多年了,才稍微有了些眼力,能看出一点门道来。
“至于此琴,倒是适合《清商调》和《夹钟清商意》两首练习曲。”
阮颦儿脸上的笑僵了僵,之后才笑着点点头道:“吴爷爷说的是,术业有专攻。若是论编磬的话,我自认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她这话说的实诚,并没有别的意思。
她虽然觉得司谨言那日的弹奏不错,但古筝和古琴可不一样。
大多都是在民族乐团里才会出现。
阮颦儿听在耳朵里怎么可能会舒服。
微笑着道:“没想到谨言小妹妹年纪还这么小,就已经懂这么多了。我虽年长几岁,但还不如谨言妹妹懂得多,真是自愧不如。”
她一定能说出这琴的好来,甚至说不定还能说出这琴的不好来。
况且还要经常接触这些东西,了解这些东西,才能一语道出。
据她所知,现在编磬和编钟这两种比较大型的乐器已经很少有人学习了。
阮颦儿见她问起,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对啊,从小开始学起,也有将近十五年了。怎么,谨言对编磬也感兴趣吗”
司谨言摇摇头笑道:“没有,编磬不大适合闲时娱乐,还是管弦好一些。”
阮颦儿闻言不由一梗,她费心费力学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小有成就,结果在人家看来,这些就是用来闲时娱乐的,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脸上的笑容差点维持不下去,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没想到谨言原来是这么看待学习音乐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