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奇怪陶罐(1/2)
出京往北七百余里,便是九溟山。
九溟山共有三个山头,最高的那一处主峰,便是玄幽道场。
山峰巍然,白雾缭绕,有种遗世独立的飘渺之感。
一行五人赶路三日后,终于到了九溟山脚下,四周寂静,荒无人烟。
山上树林密集,站远了往高处看去,见得松叶上覆着一层浅白,不知是霜还是雪。
寒风拂过,带来一阵冰冷的呼啸,越发突显出它的寂静与神秘。
已是傍晚,因着天色沉沉,山林中更显得阴暗。
姜清坐在马背上,神色忧虑地看了一眼天色:“这时上山不妥,等明日。”
玉远舟观望了一会儿,点头道:“雾霭重重,恐怕要落雪,夜里风大,先找个地方落脚。”
骑着马转了转,最后找到一处人力凿成的山洞落脚。
山洞四周光滑,还算是干净整洁,并没有潮湿的感觉,地上有木柴燃烧过的痕迹,一旁还放着几个空碗,只是里头积了厚厚一层灰,看来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入口处放着一堆干草,想必是用来挡住洞口避风用的,荼凌想着用来燃火倒是正好。
便过去拾一些,手上刚有动作,便看到干草底下藏着一把生了锈的砍柴刀。
“看来,这山洞是樵夫弄的。”荼凌举着刀给他们看,“不过已经生了锈,应该许久没来了。”
玉远舟走南闯北好几年,见识比他们广一些:“这很正常,樵夫打柴,一般在春夏上山,入秋以后忙着秋收,冬日山里又危险,天气太冷,运气不好被冻死都有可能。”
山林太过密集,平日里阳光都照不进去,就算是炎炎夏日,进了山也能感觉到丝丝凉意,更别提冬季了。
荼凌便将砍柴刀扔到一边去,抱了些干草放在中间,吹亮了火折子将其点燃。
只是干草近日受了潮,点燃后,烟味儿较大,姜清一时受不住,眼睛被熏得有些难受,就先出去缓缓。
正好遇见影一和影四回来,影一手里抱着一捆树枝,影四则是一手提着几个鼓鼓的水囊,一手提着从马背上的袋子里取来的干粮。
姜清惊讶道:“这边有河流?”
影四说:“那边有个水潭,水很清澈,估计是从高处流下来的,等会儿烧过公子再喝。”
他们出门虽然骑了马,没有备马车,不过胜在人多,五个人的马背上都带了两个大大的皮革袋子,能装下很多东西,所以一应用具都是齐全的。
还有一口小锅和碗筷,这可以让他们在路上舒服一点,又省去寻找店家吃饭的时间。
姜清疑惑道:“水潭……这么冷的天气,没有结冰么?”
影四说:“浅浅一层,我一掌就给击碎了。”
比起影四的欢乐跳脱,影一就沉稳许多,他进去放了树枝,又出来寻姜清:“公子,外头风大,进去吧,烟已经散了。”
“好。”姜清转身回去,影四跟在他身后。
新捡来的树枝,不免有潮意,燃起来很不容易,但是仅靠干草肯定是不行的。
姜清正想说,要不刷点油在上头,却见影一用剑把树枝砍成了长短均匀的形状,之后又一层层搭在燃烧的干草上,不时往里添加些许干草,也没有呛人的浓烟。
姜清笑了下,又问影四:“马拴在那里能行吗,夜里下雪怎么办?”
影四正往锅里加水米,打算熬一锅粥,此刻头也未抬道:“没事的,那本就是北地来的良驹,很耐寒的,待会儿我送些干草去就行。”
姜清放心地嗯了声,也不再多言。
转头又见玉远舟站在墙边,不知再找什么,便跟过去问:“师叔,你在干什么?”
玉远舟捻着指尖:“我还奇怪,这山洞里为何如此干燥,原来是夯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