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理直气壮的朱棣(2/2)
“……” 朱高煦一行人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就被石当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给整懵了,一个个呆立当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朱高煦那张原本帅气的脸庞更是“唰”地一下黑了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实在是被石当这行径弄得丢人至极。此时的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暗自懊恼怎么带了这么个活宝出来。
他急忙转头,压低声音,一脸尴尬地对朱高炽说道:“快走,我们都不认识他!”那语气中满是急切与嫌弃,仿佛跟石当沾上关系就会倒霉似的。
朱高炽同样被石当的行为搞得哭笑不得,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愣了好一会儿,他不禁失笑一声,心里想着,想来这石当也是憋了一肚子气,当初被赶出新城,这股怒火一直无处发泄,只不过选的这个发泄途径实在是太过于奇葩了罢了!他理解石当心中的愤懑,却又对他这番举动感到无奈。
于是,朱高炽朝朱高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紧接着,他朝车夫使了个眼色,车夫会意,轻轻挥动马鞭,“啪”的一声脆响,马车缓缓开动起来,车轮快速转动,带着一行人迅速离开了这个尴尬的“是非之地”,只留下还在石碑上得意忘形的石当,以及周围那些或惊讶或好奇的目光。
经石当这一嗓子的闹腾,北平的百姓瞬间像炸开了锅一般,整个场面嘈杂不已。
“这不是新城的那个石将军吗?之前不是听说这个石将军因为纵容手下胡作非为已经被赶出北平了吗?怎么还会出现在这里?”一个身形消瘦、头戴布巾的百姓满脸疑惑,伸长了脖子,向身旁的人打听着,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好奇。
“什么?纵容手下胡作非为,可我听说是因为这个姓石的见色起意,让手下帮他强抢民女,燕王大怒,这才将其赶出去的啊!”一个中年妇女在人群中提高了音量,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听到的“版本”,一边说还一边摇头晃脑,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一般。她的话瞬间引来了周围人的一阵惊呼与议论。
“不对不对,明明是因为石当贪污我们北平的火枪,被我们的人抓住,这才逃走的!”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老者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讨论,他神情笃定,仿佛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石当本就听力极佳,这些百姓的窃窃私语一字不漏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气得他鼻子都快歪到一边去了,脸色瞬间涨得通红,像熟透了的番茄。
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事儿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北平那些居心叵测的官员,为了打压新城,故意抹黑他们,也顺带抹黑他石当,所以才刻意散布这些不堪入耳的谣言。
之前石当就有所耳闻,北平方面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颜面,总是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不要脸,编造出如此荒谬的理由。
其他那些抹黑的理由也就罢了,说他石当偷火枪,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在心里愤怒地咆哮着:我们新城的火枪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威力,都比你们北平好了不知多少倍,我是脑子进水了还是疯了啊?犯得着去偷你们的东西?这实在是太过于侮辱人了,把他石当当成什么人了!
想到这里,石当气得满脸通红,双脚猛地一跺石碑,站在上面对着四周扯着嗓子大骂起来:“北平的这些狗官,你们一个个缩头乌龟,有种就来和爷爷我当面对质,在背后像个娘们儿一样污蔑我,算什么男人?有本事站出来,别躲在阴暗角落里放冷箭!” 那声音如同滚滚惊雷,在城门口炸响,震得周围百姓的耳朵嗡嗡作响。
若是放在之前,石当身为将军,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新城的颜面,行事自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可如今他已经辞去了将军之职,一身轻松,心中怎么畅快就怎么来。今天,他铁了心要将北平那些无耻官员骂得狗血淋头,让他们知道,随意污蔑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随着百姓们的注意力被石当吸引过来,他们的目光也顺着石当所在的方向,发现了街道上朝燕王府方向缓缓行进的车队。
“那不是朱高煦吗?不会是来我们北平讨要公道的吧?”一个年轻的后生,眼睛瞪得溜圆,手指着车队中的朱高煦,语气中带着几分猜测与紧张。他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人群中激起层层涟漪。
“讨要什么公道,他们新城犯错,还不准燕王惩罚了?而且你看看这可是燕王妃的车队,我看啊,是燕王妃亲自出马,将朱高煦给抓回来问责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捋着胡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分析道。周围不少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问什么责?明明错的就是我们北平官员,前两天朱高煦的夫人更是差点被我们杀死,现在朱高煦回来能不给自己夫人做主?北平那些官员这次恐怕要倒霉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挥舞着手臂,大声反驳着老者的话,脸上满是义愤填膺的神情。
“能不能不要瞎说,这件事跟我们北平官员有什么关系,那些贼人明明是南明朝廷派来的奸细。”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尖着嗓子争辩道。
由于每个人所知晓的信息各不相同,且都坚信自己的说法才是真相,几个人越说越激动,面红耳赤的,最后差点直接吵起来。不过,即便争论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个的视线却都紧紧地跟随着朱高煦的马车,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满心期待地想要看看后续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
没过多久,局面愈发失控,北平城内的百姓像是潮水一般越聚越多,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无奈之下,燕王不得不派出不少燕军前去维持秩序。若再任由百姓这般拥堵下去,整条街都得陷入瘫痪,届时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而且,不知从何时起,到了这个时候,不少北平的女子听闻朱高煦再度来到北平,心中对他的倾慕之情瞬间被点燃,如同干柴遇上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她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往前挤,只为了能在朱高煦面前露露脸,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也心满意足。
一时间,整个街上女子的尖叫声此起彼伏,犹如尖锐的浪潮,一阵接着一阵,根本不绝于耳。这些女子个个双眼放光,脸颊绯红,状若疯狂,仿佛朱高煦是什么稀世珍宝,只要能多看一眼,就能此生无憾。
看着那些被燕军奋力挡在街道两旁,却依然对着自己疯狂尖叫的女子们,朱高煦不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心中自恋地想到:“瞧瞧,哥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得这些女子为我痴迷,我这魅力,简直无人能敌。”
朱高炽坐在一旁,将朱高煦的神情和举动尽收眼底,忍不住嘴角微微一撇,心中暗自腹诽:“这个二弟就知道出风头,难怪每次都不愿意安安分分地坐马车呢。依我看啊,他就是故意想让北平的女子看到他大张旗鼓地到来,然后尽情享受这被众人簇拥、吹捧的场景,真是爱出风头的毛病一点都没改。”
尽管朱高炽平日里努力保持着世子应有的沉稳和大度,但不管见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每次遇到,他都会忍不住心里有些酸溜溜的。他在心中暗暗思忖:“我这个燕王世子也不差啊,论身份地位,我丝毫不比二弟低,论学识修养,我也未必输给别人,为什么就没有女子为我欢呼呐喊,为我疯狂呢?”
在拥挤的街道上缓缓行进了足足半个时辰,马车终于稳稳地停在了燕王府那气势恢宏的大门之外。朱高煦那颇为惹眼的摩托车车队,由于没有得到允许,只能整齐地停在大门口。
待马车停稳,徐妙云仪态万千地率先从车上下来,身后的侍从们赶忙上前搀扶。紧接着,其他人也陆续下了车。朱高煦故意放慢脚步,落后徐妙云两步,然后调整步伐,走在徐妙云靠后半步的位置,这才与陆青叶并排,恭敬又不失风度地跟着徐妙云一同往王府大门走去。
一踏入王府府邸,众人径直朝着大堂走去。只见大堂当中,朱棣面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黑着脸站在那里。
见到一行人鱼贯而入,朱棣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关切地问候自己的王妃徐妙云,而是没好气地朝着朱高煦重重地努哼了一声,语气中满是责备与不满:“舍得回来了?你这小子,每天就知道在外面四处乱跑,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你再晚点回来,我看呐,你的新城都得没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瞬间震惊得瞠目结舌,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他心中满是委屈与不解,暗自思忖:“不是吧,爹,你就这么理直气壮地指责我?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我在外面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坏事呢。可明明是你这个当爹的,在处理新城的事情上没占理吧?”
面对朱高煦这充满质疑与不满的异样眼神,朱棣也不禁微微有些难为情,像是被人看穿了心思一般,不自然地别过头去。在尴尬地骂了一句之后,赶忙将目光转移,看向了一旁的徐妙云。瞬间,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换上了一副温和关切的神情,轻声问道:“王妃,你没事吧?前两日听闻你在新城遇到了伏击,可着实把本王给担心坏了。”
徐妙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淡然地说道:“没事,不过是一群不成气候的宵小之辈罢了,能奈我何?”
朱棣其实心里很清楚徐妙云并无大碍,不然的话,以他对王妃的重视程度,前两日就心急火燎地跑去新城看望她了。他此刻这样问,不过是为了巧妙地防止朱高煦当场怼回来,从而转移话题,缓解刚刚那略显尴尬紧张的气氛。
虽然朱棣心里明白,朱高煦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不知为何,心中就是隐隐生出一股怨念。他觉得朱高煦回来的时机实在太巧了,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挑这个时候回来。
倘若朱高煦能早点回来,朱棣在处理新城相关事务时,或许就会有不同的考量,也不至于生出那么多别的心思;要是朱高煦晚点回来,说不定朱棣已经凭借自己的手段,顺利地将新城收入囊中,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可偏偏就是在他对新城的事情犹豫不决,整个局势正好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候,朱高煦回来了。
如今,北平和新城之间的关系已经闹得极为僵化,剑拔弩张的气氛一触即发。可他朱棣呢,折腾了这么久,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陷入了这般两难的境地,心中怎能不郁闷?简直郁闷到了极点。
朱高煦无奈地耸耸肩,见朱棣和徐妙云开始交谈,也很识趣地不打算打扰。他轻车熟路地在一旁找了个椅子坐下,伸手直接拿起桌子上用来待客的瓜果,旁若无人地啃了起来,仿佛刚刚那一场风波与他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