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1/2)
钒岭市政府的会客厅里,李松柏将两份加密硬盘推到茶几中央。窗外正飘着细雨,雨滴在钢化玻璃上蜿蜒成模糊的水痕,将窗外那座标志性的高炉轮廓晕染成水墨画般的剪影。
“自愈合混凝土的菌种培养参数,碳链编程反应器的量子控制算法。”他的指尖在硬盘外壳上轻轻一点,“实验室已经完成三千小时连续测试,可以直接产业化。”
坐在对面的工信部技术司司长郑毅没有立即去拿硬盘。这位年近五十的官员鬓角已经斑白,镜片后的目光却锐利如初。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氤氲的热气暂时模糊了他的表情:“松柏同志,这次有什么诉求?”
“和之前一样。”李松柏向后靠在真皮沙发上,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瞬间照亮他半边脸庞,“专利无偿转让,官方先公布,然后找一家国企进行试点,顺便做一下技术验证,然后立刻投入使用。如果重点企业升级有困难,青松可以提供低息贷款。”
郑毅突然笑了。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擦拭,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像个普通的中年教师:“你知道刚才这话,让国资委的老王听见会怎么想?”他模仿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这小子又憋着啥坏呢!’”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始终安静旁听的沈欣适时递上一份文件:“郑司长,这是两项技术的社会效益预测。自愈合混凝土能使桥梁寿命延长三倍,而碳链编程能让塑料降解时间从百年缩短到三个月……”
沈欣刚介绍个开头,郑毅接过话头,突然正色道:“问题就在这儿。”他敲了敲文件,“你们交出来的都是能动摇行业格局的技术,自己却连个署名都不要。”
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大。李松柏望向雨幕中朦胧的钢厂灯光,那些光点在雨中化作流淌的星河。
“署名权……”李松柏转回视线,“给了我才真是浪费。一来我不需要这玩意,说到底,我是个商人,不是科研工作者;二来,您觉得外界会相信这些技术是某个实验室突然突破的?每项技术都署我的名,外界的质疑声怕不是会影响官方公信力。”
郑毅的食指在茶杯沿口划了半圈:“所以更要明码标价。”他忽然改用正式语气,“上级指示,不能寒了科研工作者的心,你可以高风亮节,但是官方绝不能开让科研工作者无偿捐赠技术的这个头。你开个条件,哪怕是要院士头衔也不是不可以。”
李松柏仔细想了想,点了点头,他自己这边是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但其他科研工作者可还没有呢,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老院士除去其他待遇之外才得到几百万的奖金,这待遇在他看来已经太低了,要是因为自己这个先例,让以后的科研工作者连这些待遇都没有,那他简直堪称华夏科技发展史上的罪人了。
“我要座庄园。”李松柏突然说。
记录员的钢笔在纸上顿出个墨点。郑毅挑眉:“具体说说?”
“天港市周边,不影响未来几十年内城市规划的未开发荒地就行。”李松柏比划着,“带人工湖和植物园的那种,给我家人养老用,我爷爷自从沾染上网瘾之后是越来越不爱社交了,于其让他继续住在老年社区,不如把他接到环境更好的地方颐养天年。”
郑毅掏出手机走到窗前。通话声混在雨里听不真切,只能看见他不断点头的背影。五分钟后他转身回来,西装肩头还沾着雨窗飘进来的水珠:“批了。建设局会调‘鲁班’型3D建筑打印机过去,半年内交付。”他意味深长地补充,“你要不要再提点别的?以你的贡献……”
李松柏无奈地说道:“我已经绞尽脑汁了,其他要求我真的想不出来了。我有钱,钱多到这辈子都花不完,物质上的奖励基本不需要,至于精神上的奖励,我暂时不感兴趣,等我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估计也到了这段华夏技术大爆发时代可以解密的时候了,到时候国家难道会少了我的各项荣誉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