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 第609章 妥协?

第609章 妥协?(2/2)

目录

接下来,就任由局面发展,由着淮北王的意思来吧。

如果,他真的可以拯救大尧于水火之中的话!

另外一边。

此时。

洛陵城的气氛悄然变化,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安于现状。

几乎在一夜之间,民间的议论变得愈发热烈,街角茶楼、集市广场甚至小小的胡同中,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情绪。

市集的热闹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交易和买卖,反而成了言辞激烈的讨论场,百姓们的态度越来越明确。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操控着他们的情绪。

这股力量并非来自朝堂之上的无能,而是从洛陵城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悄然蔓延,透过层层关系,一步步把这些焦躁不安的百姓们推向了风口浪尖。

“听说了吗?淮北王说,如果他能主政大尧,必定能救国安民。”

一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妇人靠在集市的一角,低声对着身旁的街坊道。

“淮北王的确有能力,早些年北疆的战事他可是立下赫赫战功。”

另一个男子应声道,神色中充满了认同。

“说不定他真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那朝廷上那个纨绔新皇,还有他的那帮大臣,哪一个是为我们百姓着想的?”

这些话像是点燃了火种,不断扩散开来。街坊邻里、摊贩商贾,原本的闲聊话题开始不自觉地偏向了对朝廷的批评,转而赞扬淮北王的能力。

“你们说,朝堂上那些大臣,连一个应对秦玉京的方法都没有。淮北王才是唯一能够抵挡住他的。”

一个商贩大声地说着,旁边的人听了纷纷附和,情绪也开始愈发激昂,“淮北王一出手,我们才有希望!”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讨论之中。

那些本来在街头只是默默做生意的商贩,也开始主动参与到这场言辞激烈的讨论中,某些曾经从未表达过政治意见的百姓,渐渐地站了出来,发声要求改变现状。

“朝廷眼看着秦玉京比剑之约在即,谁来拦得住?”

一名年长的老者捋着胡须,嘴角泛起一丝愤怒。

“淮北王可不同,他的名望遍及江北,况且,听说他还网罗到了天机山高手?他才是真正关心百姓安危的王爷!”

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发生。

暗中,一些有心之人正在推动这股舆论的扩展。

他们并非简单的百姓,而是精心策划的参与者,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目标。

这些有心之人巧妙地抓住了百姓对现状的不满,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放大,使得这股民间的情绪变得愈发激烈。

一名中年男子,在城外的酒馆中见缝插针地对着一些刚好碰面的街坊说道:

“各位听闻没有?淮北王可是有心救国,连天机山的高手都请来了。如果能让他上位,必定能抗衡秦玉京!”

这番话犹如火上浇油,让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更加坚定了支持淮北王的决心。许多原本只是在一旁静听的百姓开始纷纷响应:

“支持淮北王!支持他!”

一时间,洛陵城的许多街道和广场都开始聚集人群,百姓们高声喊着口号:

“淮北王,稳国安民!”

“支持淮北王,救大尧!”他们的举动,犹如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完全顺应了某些人的布局和期待。

有心之人故意制造的混乱和煽动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效果,原本只是在小范围内的讨论逐渐变成了公开的示威,百姓们群情激昂,开始愈加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淮北王的支持。

与此同时,商铺中悄悄传出“万民书”的消息,市集上的几名书法家开始忙碌起来,急速书写着这份“支持淮北王”的文书。

这些书信里,字字句句都写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淮北王的期许。

“支持淮北王入主朝堂!”

“百姓盼望安稳,淮北王是唯一的希望!”

这些书信很快从市集上传到了街头,成群结队的人们拿着这份书信,迅速走向了洛陵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宣传和散发。

随着散布的范围越来越广,洛陵城的局势已经从单纯的百姓讨论,变成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民间运动。

许多从外地来洛陵城的商贾、旅人,也被这些情绪所感染,纷纷加入了这一潮流。

有的甚至开始为这场运动提供资金支持,组织更多的百姓去朝堂请愿,要求淮北王能入主朝堂,主持大局。

终于,这些人携带着“万民书”走到朝堂,递交给了正在议事的官员们。

这份书信不仅仅是几百个百姓的心声,而是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共同呼声,写满了对现状的愤怒与对未来的渴望。

“这份万民书,已经反映了洛陵城百姓的心声。若朝堂继续不作为,恐怕连最基本的民心都将失去。”

一名递交书信的代表说道,眼中满是决然。

就在这时,远处的鼓声响起,广场上已经汇聚了更多的百姓,他们举着标语,口中喊着口号,渐渐围聚到朝堂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众集会。

洛陵城的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已经悄然改变。

金銮殿内。

郭仪站在大殿中央,脸色如常,手中捏着那份“万民书”,目光冷冽。

他已经看到书信里百姓们的愤怒与呼声,也听见了周围越来越高涨的声音。

“郭大人,您不能再犹豫了!”

一位年长的大臣声音愈加急促,眼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份万民书已明确表示,百姓的心意已经决定,他们支持淮北王。若是再拖下去,恐怕将失去民心,甚至丢了江山!”

“对!郭大人!”另一位重臣也插言道。

“秦玉京的比剑之约如今在即,朝中决策迟缓,百姓已经失去信心!必须让淮北王入主朝堂,总揽大局,否则大尧必定风雨飘摇!”

郭仪的眼睛微微一动,冷静的外表下掩饰着内心的波动。

“诸位,”他终于开口,声音沉稳,仿佛天塌下来也能从容不迫。

“你们提到百姓,提到民心,难道你们忘了,百姓的心可随时改变!今日他们说支持淮北王,若明日他做出令他们不满的决定,百姓的愤怒又将转向谁?”

话音未落,众人面面相觑。

许多人都心知肚明,朝堂如今已无法阻挡这股愈发汹涌的民意潮流。

“您是想见死不救,还是要见机行事?”突然,一名青年官员上前,直言不讳。

接下来,更多的大臣,更是再度开始了联合施压。

民意加朝臣。

郭仪只觉得自己背上了千斤重担。

他的眼睛微微一沉,随即低头,声音也泄了气,带着无奈:“看来,如今的民意已经明确,淮北王入主朝堂,是唯一的选择。”

这句话一出,几乎所有大臣都松了口气。

渐渐地,气氛变得宽松,仿佛紧绷的弦突然被松开。

“既然如此,那便交由淮北王来主持大局。”

郭仪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他低下头,眼神有些沉静,不再与任何人对视。

“郭大人……”一位大臣看向他,欲言又止。

“都退下吧。”郭仪挥了挥手,命令散去。

殿内的气氛终于松懈,大臣们开始逐一离开,脸上带着明显的满足与喜悦。

然而,就在最后一名大臣离开,朝堂空寂之时,郭仪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深邃的微笑。

那微笑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任何顾忌,仿佛冰雪下埋藏的锋利刀刃,静静等待时机的来临。

他低声自语:“淮北王,真以为这场棋局是你在掌控?”

郭仪缓缓站起身,指尖轻抚过那份万民书,目光如同寒霜,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狡黠。

“你们以为自己能操控局面,岂不知,背后的一切,那小子早已尽握掌心。”

这番话,他没有让任何人听到,唯有他自己知晓这其中的深意。

“淮北王,真以为我会任由他随意拿走大尧的江山?想得美。”

郭仪轻笑,眼中露出一丝得意的光芒。

大殿外,群臣已散,城中气氛悄然变化。

随着郭仪的决定,百姓们的期盼也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洛陵城。

“万民书已递交,淮北王必定入主朝堂!”

“是时候了,所有准备已就绪。”

街巷之间,百姓们依旧举着标语,高声呼喊着口号:“支持淮北王!支持他!”

这些言辞在市集、茶楼、酒肆之间反复传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就如同一场大火,点燃了每个角落。

不远处的集市上,一名商贩正在大声吆喝:“赶紧来看看!万民书,传递百姓的心声!淮北王必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人群越来越拥挤,标语被抬得越来越高。

“淮北王!稳国安民!”

“淮北王是唯一的选择!”

郭仪的书房内。

一名大臣捧着万民书,步入了郭仪的书房。

“郭大人,这是民众的心声。请您批示吧。”

郭仪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中闪过一丝阴郁。

他缓缓接过万民书,沉默片刻,突然轻轻一笑:“很好,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的结果。”

那笑容,依旧平静,却让人感到一丝冰冷。

他站起身,拿起了桌上的笔,开始书写。

“既然如此,那便依你们的意愿,淮北王入主朝堂,带领我大尧走向未来。”

他顿了顿,眼神逐渐锐利:

“但也别忘了,皇位是不能轻易让渡的。既然你们为民请命,那我便助你们一臂之力。”

在这一刻,郭仪的眼神完全变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