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农民生涯(2/2)
“不过,也未必所有人都敢跟。”
说话的是一号大队的副队长,声音有些小心翼翼,却还算清晰。“毕竟像邱队说的,前面百里外可还是天寒地冻,谁知道路况多糟?寻常团队要敢跟,也得先掂量下自己有没有那本事吧。”
他原本还担心自己贸然插嘴会被驳回,然而顾时叙却转过头来,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你说得对。”
短短一句表扬让这位副队瞬间挺直脊背,心里美滋滋。会议室里也因此气氛舒缓不少,后面的人开口讨论得愈发热烈。顾时叙和齐明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显然,这场会他们早已有些腹稿,只等大家充分发言,然后做出更周全的决策。
……
与此同时,营地外的菜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杨子晴端着一杯刚挤出的温热牛奶,站在南瓜地边,看着几个四五十岁的年长者弯着腰忙活。每当他们找到一个成熟的南瓜,便喜滋滋地摘下,一个个脸上乐得像孩子似的。
“你们快瞧,瞧!这里还有个个头更大的!”
“嘿嘿,这才刚两周的功夫,就能收成。搁以前,谁敢信啊?”
“可不是嘛,这末世里还能有口新鲜瓜果吃,老天对咱真不算薄。”
不远处的土豆番薯地里,另一拨人正刨土翻地,专心致志地收获。多是些以前做过农活的老把式,动作熟练又轻巧。而几个木系异能者则被安排在各自的试验田里,专注催长作物。毕竟,用他们的能力去干刨土这种力气活,实在大材小用。
杨子晴踮起脚尖,目光从忙碌的人群扫过。她心里明白,虽然打仗与资源掠夺能带来更多“硬通货”,但像这样踏实种植、吃上新鲜食物,才是维系一支大队伍最牢固的基础。她记得顾时叙曾说过,“填饱肚子,才能走更远的路”。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
与此同时,一些木工和建筑工人正在旁边搭建一只只长方形木盒,未来这些木盒会铺上泥土,被安置到每辆大巴车上,用以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别小看那点面积,依托木系催长,哪怕每天只能产出一小把青菜,也算给车里的人带来一抹绿色和新的希望。
几辆卡车则干脆被改造成了“种植车”,上下分层,铺满了土和苗种。有的大巴车顶上更是固定着可拆卸扁长盒,薄薄一层土里,同样能试着种点快熟作物。经过改造,整个营地看上去宛如一个流动的“微型农场”。
事实上,江城集团里木系异能者约有六百多人,可大多偏向治愈向,真正能兼顾种植或专长种植的,加起来不到一百,其中能实现快速催熟的更是仅有五十来个。这样一看,“催生系”完全可以算是技术人才中的稀缺宝贝。至于日常照料,则更多交给普通人来完成。许多曾有农活经验的幸存者,反而成了这片土地的中坚力量。
杨子晴考虑到行军途中,没法奢望大规模种植,于是干脆把这些人额外编成一个“种植组”。这支队伍的主要作用,一是让如今的营地有新鲜蔬果供应,二是在日后行进中为大家“锦上添花”——别指望能彻底自给自足,但多多少少能添几口新鲜营养,让大伙儿心里都更踏实舒畅。
果然,十多天时间,种植组已日渐成形。七百多号人各司其职,没人闲着,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突然,一个娃娃脸青年从玉米地里兴奋地跑出来,手上拿着两根结实饱满的玉米:“杨小姐!玉米成熟了!”
杨子晴见他小跑过来,便停下脚步,接过那玉米。她把外层的青皮剥开,露出里面金灿灿、仿佛珍珠般的玉米粒,随手掰下一颗放进嘴里:“啧,可惜味道不够甜。”
娃娃脸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解释道:“这也没办法,毕竟是催生出来的,而且现在这个时候也见不到多少太阳。”用异能催生出来的东西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好,没有自然生长的那么好吃美味,尤其是那些生长环境要求比较复杂和金贵的作物,味道上的差别就更加明显,不过也仅仅是味道差一些而已,营养之类的还是比较充足的。
杨子晴又掰下一颗玉米粒,握在手心,然后略微凝神,调动体内的木系异能,只见那颗黄色的种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生根发芽、长大,分秒之间就长成了一株亭亭玉立的植株,只是在应该结果的地方,似乎遇到了什么阻碍,无论杨子晴怎么尝试,都没办法让它继续发育下去,最终只是一株光秃秃的绿色植物。
她看了娃娃脸一眼,娃娃脸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掰下一颗玉米粒,然后也开始尝试催生,不同于杨子晴的快速催生,他需要比较缓慢地引导异能,才能让玉米种子发芽抽条,但整个催生过程却显得非常流畅自然。开花,长出小小的玉米棒,然后渐渐长大,吐出气生根,红褐色的玉米须在空中轻轻飘摇。
前后大概用了十分钟的时间,一颗小小的玉米种子就长成了无数颗饱满的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