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深海霸主(1/2)
与会者都倒吸一口冷气。
传统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一般不超过600米,3000米几乎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首长,在这种深度建造结构的技术挑战是巨大的。”
工程学专家李子明教授指出,“水压高达300个大气压,普通钢材根本无法承受。”
“这正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
陈风点点头,“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代号‘龙鳞’。它由碳纳米管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构成,强度是传统钢材的五倍,重量却只有其三分之一。”
他调出材料的详细参数:“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微小的结构损伤。这对于长期在高压环境下运行的深海设施至关重要。”
“能源问题呢?”
能源专家王强教授问道,“在那种深度,传统能源供应几乎不可能。”
“我们将采用两种能源系统。”
陈风解释道,“主系统是改良型的微型核聚变反应堆,可以提供稳定、持久的能源。备用系统则利用海水温差和洋流动能发电,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有基本能源供应。”
“那么通讯呢?在这种深度,电磁波几乎无法传播。”
通讯专家张明辉提出。
“通讯确实是个大挑战。”
陈风承认道,“我们将采用量子通讯系统,通过专门设计的中继站网络,实现与地面和水面部队的实时通讯。同时,低频声波通讯系统作为备份。”
随着陈风的详细介绍,与会者逐渐理解了“深渊”项目的宏伟愿景。
这不仅仅是一个深海基地,而是一个完整的深海作战与科研综合体。
“‘深渊-1’号将具备多项功能。”
陈风继续说道,“首先是作为‘猛龙’潜艇的前哨维护站,可以为水下作战单位提供补给和维修。其次是深海监测中心,利用布设在海底的传感器网络,监控周边海域的一切活动。第三是科研平台,进行深海资源勘探和新材料研究。”
“最关键的是它的战略意义。”
陈风强调,“由于位置隐蔽且难以接近,它将成为我们不可被摧毁的第二打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小时,最终,“深渊”项目获得了一致通过,正式启动。
三个月后,南海某秘密造船厂。
“首长,深海建造模块已经完成了80%。”
项目总工程师郑博士向前来视察的陈风汇报,“按照目前进度,两个月内可以完成全部模块制造,然后开始海上部署。”
陈风走进了巨大的制造车间。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数十个巨大的球形舱段和连接管道整齐排列,每个舱段都有一个三层楼房那么大。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和调试。
“压力测试结果如何?”
陈风问道。
“超出预期。”
郑博士自豪地回答,“在模拟400个大气压的环境下(相当于4000米水深),结构完全稳定,没有任何变形或泄漏。‘龙鳞’材料的性能确实惊人。”
陈风仔细检查着舱段内部:“生命支持系统呢?”
“采用了全循环生态系统。”
郑博士解释道,“空气循环、水处理、食物再生,所有系统都设计为高度自给自足。理论上,基地可以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运行一年以上。”
“很好。”
陈风满意地点点头,转向旁边的军事设施部分,“武器系统的集成进展如何?”
“按计划进行中。”
武器系统主管赵刚回答,“深海导弹发射系统已经完成模拟测试,可以在3000米深度直接发射导弹。深海鱼雷系统和防御系统也已经准备就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