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 第518章 只能不断提高

第518章 只能不断提高(1/2)

目录

有闻周地农税低,且传互助会社户分万斤粮,欲迁家眷族人于此安居,纷纷托苏坑询事。

增人口,朱樉自是乐见,然此事他无暇顾及,全委书珂。

不需大批印刷,书珂欲展所长,朱樉亦无暇,乃立国府政务中心芳。

命书珂率数刀笔吏,专责商贾安置及村社沟通。

朱樉随意奇设之机构,书珂已惯,将印刷协会交琢后。

书珂有事可做,又忧是否改姓,每见朱樉问府刻或政刻。

朱樉不问书珂之忧,偶与苏坑商招商、铸币,无暇他顾。

炼钢工艺改进,冲压机设计,皆须亲为,无交流之人。

搜刮高式子、泰杉余金后,朱樉携新钱车队,启发薪之旅。

定技术人员薪标,朱樉颇头痛。

三家分晋后,防卿大夫强于公室,分封制各国名存实亡。

贵族封地受限,控制力弱,官员收入以粮为主之俸禄制。

各国度量不一,如果用盆,U、普用钟,大明、燕、美用石、斗、担等。国与国异,一国内亦不一。

度量之不定,朱樉难忍,石为重,各国各地亦不同。

周制,一石两斗,重约二十七斤,李悝言:“今一夫带五口,治田百亩,岁收每亩一石半,粟百五十石。”

是知铁器牛耕后,强国之一亩产一石半。

交十五石农税后,户余粮除口粮,可换麻布日用,遇病丧则难支。

当然,土地的产出也因地域而异,例如在U国,通常就能达到两石的产量,在经过灌溉的肥沃土地上,产量甚至能增加到五倍。

《论衡·率性篇》提到:“西门豹引漳水灌溉,亩产可达一锺。”这里的亩产锺,即相当于石。

当然,这样的产量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在理想条件下偶尔出现的高产,大多数这样的优质土地,正常的亩产大约在8石左右,这已经算是相当高的产量了。

以此为基准,朱樉之前所在的村庄平均亩产大约在5、6石,只有少数农家自己的试验田超过了石,虽然不算高产,但考虑到都是贫瘠的土地,这样的产量已经非常惊人了。

由于时间和劳动力的限制,农家制作的堆肥数量远远不够,发酵技术也还处于探索阶段,真正导致丰收的关键还是水坝灌溉和精细管理。

因此,大量拥有灌溉系统的高产土地,为各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