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国有二谦(2/2)
在能力上虽然无可挑剔,可在人情世故方面,徐谦觉得自己需要像蹇义学习的还有很多。
徐谦这边点头同意,蹇义老怀大慰,并表示后续的一切事情就交于自己。
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没什么比找到一个接班人更开心了。
他这种亲自上门要人,对方一旦同意,差不多就是半个弟子,对自己家族大有好处。
徐家现在可是朝中的一棵参天大树,这也是他选择徐谦,但没有说出口的一个原因。
随后蹇义上书,请任徐谦为吏部左侍郎,朝中众人颇为诧异。
这对于已入阁的徐谦来说,属于左迁,不过蹇义和朱瞻基及内阁已经通过气,很快就通过这项任命。
一时间朝中有“二谦”之说。
徐谦和于谦,分为吏部侍郎及兵部侍郎,年岁也差不多,能力都为同年龄之中翘楚。
可以确定,这两位注定要成为一代名臣,支撑大明继续往下走。
同时这两位,于谦是徐闻一手提拔,徐谦本就是越王儿子,父子两人同为阁老,旁人还没有太多非议。
更是让天下人佩服徐闻的眼光,还有对年轻人栽培的力度。
以二谦为首,朝中年轻一辈的能臣,已经开始逐渐成长起来。
大明向外扩张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宣德五年。
澜沧王兰亨登去世,朝中大臣摩柯黛维趁机夺权,随意废立王室,肆意镇压反对派。
澜沧王国,也就是后世的老挝。
澜沧国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同时还打压朝中的亲明派。
其他大臣不堪其扰,以亲明派为首,开始秘密策划。
他们知道最近大明正在周边国家采取积极干预政策,作为澜沧的宗主国,想来只要己方求援,就不会置之不理。
至于干预进一步深入,整个澜沧有可能被吞并,对于亲明派来说,那不是大好事吗?
给谁当臣子不是当,背靠大明,可比澜沧这个小国好太多,能当大明的狗,简直太幸福了。
于是他们派人向大明求救,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收到求救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八百里加急汇报朝廷。
亲明派的使者也随之一同前往,一路上他见识过大明的大好河山后,更加坚定内心了想法。
只有大明才能救澜沧,不能再让摩柯黛维继续胡闹下去了。
朱瞻基在朝会之上,接见了澜沧使者。
听闻他的请求后,朝堂之上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差不多,看来澜沧也是大明的掌中之物。
经过交趾和占城之事后,潜移默化之下,朝中众臣对于南洋诸多小国,都抱有一种特殊的心态。
尤其是这些和大明接壤的,没事就喜欢在边境骚扰,边民们都深受其害。
以往朝廷的军事中心在北方,这些军情,就被当成小事忽略了。
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
既然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还能扩展大明的疆域。
关键这几年交趾和占城的大米已经运抵京师,还有这海量的利益,那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