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离开 古城找人(1/2)
主要这边县城也没有买,连月经带的票都没地方可兑换,只能去发达一些的城市兑换。
胡林找杨井开了介绍信后,去旁边不远的卫生室,赵铭那里拿了地址,和一封颇为厚实的信封。
随后就背着背篓去村头坐牛车去了。
路过知青楼,听到里面说着普通话,吵吵嚷嚷声音,坐在牛车后面的村民们一下子把话题扯到这上面去。
说知情楼住得鱼龙混杂的,什么人都有,三天两头就听到院子里吵吵闹闹的。
刚开始那会儿,他们还听不懂他们说的普通话,听到他们吵闹只觉得烦。
随着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知青下乡插队,带动着小河村里的人几乎都能听懂普通话了。
有些还识了字,因此知青楼也成了村里最大的八卦来源。
知青楼里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都是他们的饭后谈资,均以最新八卦为荣。
晚饭后的八卦聚集地,也从以前的村头大树底下,变成了现在村头前的知青楼附近。
这两年不仅土地在往外扩张,小河村里的人家也在往外面扩张。
知青楼旁边,落了好多户人家,都是村里大家庭里分家后,搬过来的。
一个是坐牛车方便,一个是上工方便。
现在村里土地变多,村里人员增多,上工人员的分配也和之前大不相同。
现在都是根据每户人家的家庭地址,就近安排。
只有在秋收的时候,大家伙儿才会东奔西跑。
现在的小河村,已经初具小镇规模了。
也不知,日后会不会发展成小镇。
胡林一路胡思乱想,到了县城。
和杨老头告别后,就坐上公共汽车去市里了。
一路还是老样子,跑车的途中是无聊的。
现在也没有车载音乐,路上大多数时候,甚至连个人影都没有。
只有数不尽的土路,和天空中偶尔飞过的飞禽。
她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因此她一路看着地图走直线,直奔湘江。
中途拐道去了京城,换红皮驾照,又去见了李文。
看了进度资料、失败品,和费用账单,同时给了李文三千块钱,让李文给她开了款项单子。
一路紧赶慢赶,在六月上旬的时候到了湘江。
六月的湘江已经热了起来,要穿短袖才行。
胡林这次没事先通知,直接去目的地找袁叔。
此时袁叔正背朝天,头埋地的在田里忙活,给稻田除草。
其余团队里的人或在除草,或在记录数据。
这是袁叔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去年她来的时候,袁叔和她说过今年会试种。
袁叔看到胡林过来,直起身招呼了她几句,而后又继续忙活了。
胡林见此,脱了鞋子,挽起裤腿下田去帮忙去。
晌午的时候,袁叔的妻子来田里叫他们几个回去吃饭。
看到她来了,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年多没见到她,对她有说不完的话。
袁叔的妻子就是湘江人,夫妻俩大多数时候都在这边,隔一两年才回京城去住段时间,看望袁叔的父母。
袁叔妻子做当地菜味道很正宗,去年的时候她就领教到了。
给她辣得眼泪花直掉。
以前她也是能吃辣的,只是在东北生活了很多年,渐渐的也就不太能吃辣了。
胡林的到来,让袁叔妻子重新给她炒了俩微辣的菜。
他们团队里的人,在这边待了很多年,早习惯了吃辣了。
见此调笑了几句,说当初他们来的时候,可没这待遇。
吃完饭后,胡林和袁叔去了书房。
她把准备好的六千块钱拿给袁叔,两人也正式签下后续的补充合同。
先前的合同里提到过后续事宜,但得在三笔款项都结清后,才能继续下一项。
要是期间胡林没有按时付款,那他们的协议也就作废了。
因为这个项目是上头出资的,但在当时关头上头拿不出钱来,让他自己想办法拖一拖。
正好胡林来,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之所以条件这么苛刻,就是为了让上头没话说。
签字画押后,胡林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从明年开始,每年三月份给一万块钱整,直到产品开始盈利。
事情办完,在湘江多待了几天,给袁叔的几个孩子买了些时令水果和玩具后,她又继续上路了。
走前袁叔要了她家的地址,说这新品种要是成功了,给她寄些过去。
这次没有按照以往的路线走,而是直奔中南,接着出发后,她就去了西北陕省,古城,按照赵铭给的地址,去找他的家人。
她不知道赵铭给的地址是多少年前的,她到地址上的地方后,并没有找到人。
地址上的大宅子被改成了某单位。
人生地不熟的,本来想快点办完好接着跑货,看眼下这情况,她也好先找个旅馆住着,再慢慢打听了。
古城是一座历史底蕴非常浓厚的城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