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镇国于少保(2/2)
“我们不远千里而来,总算到了地方!”
秦彦松了一口气,低声问道,“一路之上您都不说来见谁,只说此人极为重要,不可泄露天机。”
“如今我们就快要到了,您总可以说了吧。”
顾襄颔首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于大人便隐居在此!”
“于大人?哪个于大人?”秦彦听到这个名字,就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天底下难道还有第二个于大人吗?”
顾襄双目放光,一字一句的说道,“自然是镇守九边重镇八年,令北虏无法寸进,在朝主持兵部事务,令军备精良、将士一心的于承宗于少保!”
在他驻守的八年间,军队换了三茬,但无论是从哪里调来的兵,经他之手调教,便成为了足以与北辽精锐相抗衡的强兵。
当年秦彦还只是一名小卒而已,曾经在九边效力了三年,屡立战功,累迁至从六品毅勇校尉,对他可谓心悦诚服、奉若神明。
在这些曾经在九边守御过的将士心目之中,只要这位于少保坐镇,运筹帷幄,无论北辽如何凶悍,都休想越雷池一步。
再加上他主持兵部事务的七年,大约十五年内,是立国以来北境最为安宁的时期。
先帝为了奖赏其功,赠其他太子少保的官衔,故此世人皆尊称“于少保”。
原本以他的年龄,即便再辅政十年也毫无问题,可惜的是在六年前卷入了立储之案中,遭到了守旧派官员的群起而攻。
不少朝臣说他“威望过高、兵权过重,希图拥立之功”,就差直接说他是“曹操、王莽”一类的人物了。
当时先帝病重,神思不清,便被他们蛊惑,找了个由头,将这位功臣逐出了朝堂,从此销声匿迹,不知其所踪。
自此之后,九边形势便愈发危急,这几年屡屡损兵折将,因此在当今天子主持大政的第二年,便迫不及待派遣自己的小舅子顾襄出京。
他名义上是查访江南诸地的采风使,实则是天子的密使!
长途跋涉而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与于承宗会面,听取他的大政方略,并且商讨他复出的时机。
但天子终究继位之日不久,无论在政事堂还是枢密院,守旧的势力不小。
太后的余威尚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一切都秘而不宣,就连秦彦也直到此刻方知。
“若是于少保能出山秉政,再有顾大人亲临前线,区区北辽又何足道哉!”
看着秦彦兴高采烈的模样,顾襄心中暗叹:朝政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且不论其他,单单太后那一关就未必能过,否则一道诏旨便能解决的事情,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眼看着不远处便是永胜乡的进村之路,秦彦又念叨起了陈寻:“若非这小子作梗拖延,我们早就见到了于少保!”
还没等顾襄回答,陡然之间前方烈焰升腾、火光四起!
刹那之间,永胜乡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