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胡老师,请交我们写小说!(2/2)
最后,得到的稿酬可以按照贡献进行分配。
比如他提供大纲和思路,完全可以拿一半。
别看只有一半,千字平分也有三块五呢。
让一些天分没有那么高的文学成员赚上这份钱,对他们以后也有好处。
他脑海里那么多短篇小说,各个类型都有,要是不能充分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想明白后,他的神情变得极为亢奋。
这活能干啊!
……
想明白后,胡为民在下班后联系了文学社的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
他把自己的合作想法和盘托出,然后就看两人陷入沉思。
查剑英和陈建公觉得胡为民的想法很好,这样做既能锻炼文学社成员的写作能力,又能赚钱,可谓一举两得。
不说其他成员,反正他们两人是动心了。
“胡老师,你看我们俩行吗?”
胡为民神情一怔,然后笑了起来,“你们要是愿意,自然更好。只是你们的水平已经能独立发表作品,为什么愿意接受我这种模式呢?”
是啊,要是能用自己的笔名在文坛闯出一片天地,谁又愿意为别人打工呢?
问题是,他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们的水平投稿一般报刊是够了,但是想更进一步,还是差了不少。
但胡为民不同,他是真的一书成名,靠着名字就有报刊愿意给他机会。
更何况,他们可是知道就连远在沪上的杂志社,为了胡老师的作品都愿不远千里来燕京约稿。可见,胡老师的名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燕京地区,他文采斐然,绝对不会是一颗流星。
“胡老师,我们是想和您学习写通俗小说,稿酬我们可以不要,只要您愿意给我们这个机会。”
面对胡为民抛出来的橄榄枝,谈钱太俗气了,能得到他的指点,两人愿意打白工。
“要是真能合作,钱还是要给的,毕竟我又不是邪恶的资本家。”胡为民开了个玩笑,神情又变得严肃起来,“剑英,建公,我要提醒你们,只靠写通俗小说,现阶段可是很难在《收获》《十月》等杂志发表。”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都是文学,我们不觉得有高下之分。”陈建公道。
查剑英赞同道:“以前我们总觉得写严肃文学高尚,写通俗小说低俗,可直到看了胡老师的小说,我才发现我们想差了。只要是好作品,就不应该分什么严肃、通俗。”
“嘶,他们这种想法,不会是被我影响的吧?”胡为民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他是真不觉得这种想法有错。
后世,靠着通俗小说杀遍四大名刊的作家并不少。
就连获得茅奖的都有不少,就说后世的谍战作家麦嘉,他的作品《暗算》就得到了茅盾文学奖。
更别说后世人民文学等国内顶尖出版社评出来的70年70部,大半都是通俗小说。
“既然你们心里明白,我就不多说了。”胡为民笑了笑,伸出手,“剑英,建公,预祝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之后几人商量了一下,目前阶段,有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帮忙足够。
如果之后产量不够,在找几个文学社成员也不迟。
查剑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快点开始,“胡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别说查剑英,就连老成持重的陈建公也是一脸期待。
“这样,我先写个大纲,你们看看能不能写。”
胡为民当即找来纸笔,写了两份短篇小说大纲。
一个是《送货上门》,一个是《演员》(《女优》)。
这两个故事来自后世的岛国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经典程度无需多言。
《送货上门》的故事是一对年轻夫妻偶然发现一款具有神奇功能的送货App。这款App不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送达各种物品,还找回丢失的物品,甚至实现人的传送。但随后也遭遇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选择。
而胡为民这版,类似梦想邮局,只要有需要,只要写信送往邮局,就能收到各种物品。算是软科幻小说,说是悬疑也可以。
至于《演员》(《女优》)的故事,也很简单。
讲述知名演员来到一家心理诊所,和医生坦言自己经常分不清戏与现实的界限,而最近这种情形越发严重,尤其是当她新接到的角色是一名杀死了自己心理医生的凶手,突然女演员进入状态掏出了小刀刺向医生,然而场外却喊了一声“卡”。
胡为民这一版需要更改的也不多,可以无缝融合进这个时代。
两人看到大纲后,眼睛瞪得滚圆。
他们可是亲眼见到,胡为民不过花了十来分钟,就写了两个故事大纲。
最重要的是,故事还非常精彩,只是看故事梗概,他们已经大呼过瘾。
“胡老师,请教教我们怎么写通俗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