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孩子王》发表(2/2)
“没问题。”查剑英爽快答应了。
她知道,玉梅喜欢小说,尤其是胡为民的小说。
只是她的经济条件不好,虽然学校有补助,但她要买的学习材料太多。她喜爱的小说之类,只能忍痛割爱了。
“谢谢,你真好!”
玉梅开心地拥抱了她一下,然后急匆匆松开手,捧着杂志不放。
查剑英感到好笑的同时,也关心起其他同学。
她发现,大部分同学和她一样,看完了《孩子王》。他们中,有人选择将杂志借给同学,有人则和已经看完的同学小声交流起来。
这让憋了一肚子见解,心痒痒的她也想加入其中。
只是还不等她行动起来,老师已经推门进入教室。
上课了,不少人都收起了心。
不过上课没多久,她就发现玉梅心思没在课堂上。
终于,上了半节课,玉梅拿出了那本杂志,偷偷看了起来。
查剑英:“……”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把人一好学生给引入歧途了。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她发现同桌玉梅哭了起来。
“玉梅,你没事吧,好端端的怎么哭了?”
查剑英注意到周围同学的异样,连忙关心道。
“呜呜,胡老师的新书写得太煽情了,我……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玉梅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道。
不知道哭声是不是会传染,刚才还好好的教室,突然多了几道哭泣声。
而且,哭声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查剑英茫然四顾,“这都是怎么了?”
当然,她其实是知道的,这都是胡老师新书的威力。
女同学的感情本来就比较丰富,胡为民又把小说主角写得那么惨,大家真情投入后,感动到落泪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查剑英抿了抿嘴,抽动着鼻子,感慨道:“胡老师的这部小说写得确实好,尤其是对于主角的塑造。唉,主角塑造得越好,读者投入后,越容易感同身受。”
“我……我想到了我的小学老师,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我在谢园身上看到了我小学老师的影子。”
玉梅自问不是个感情脆弱的人,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理智的,要不然她也考不上燕大。
但是,她和小说中的某个角色经历相似,同样有过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经历。要不是她的老师耐心劝导,没有放弃她,她说不定已经工作了。
而且巧合的是,她的老师也病逝了。
这让一直没有机会对老师说一声谢谢的她耿耿于怀,正因如此,她才在看过小说后,情不自禁哭了出来。
查剑英恍然大悟,原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让玉梅想起了自己的老师。
就说嘛,她觉得《孩子王》并不是为了宣泄情绪。虽然主角最后的结局是死亡,但是和伤痕文学不同,《孩子王》的主旨是积极向上的,是温暖人心的。
就像推荐语一样,小说中所传递的“是在认清苦难的底色后,依然把心掏出来当火种。”
说起老师,谁在少年时没有严师益友呢?
随着看完小说的人越来越多,教室里的讨论声越来越大。
“《孩子王》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对谢园这一角色的刻画,和现在流行的知青形象有很大不同。”
“没错,我在谢园身上看到的是坚守,是执着,更是教育者的伟大灵魂!”
“虽然都是七十年代的背景,但《孩子王》没有陷入到对社会的自怨自艾,反而是积极向上,让人看到了对中国未来一代的希望!”
同学们激烈讨论着,查剑英听的也很认真。
这时,陈建公走了过来。
“剑英,咱们是不是也写点东西,为胡老师的新作摇旗呐喊?”
“建公,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写评论?”
“对,胡老师新书问世,还是发表在杂志上,我觉得这时候《孩子王》最需要有人给出正面评价。”
查剑英点点头,“有道理,回去我就写一篇评论。只是我很少写评论,不一定能上报。”
“只要有心就行。而且,写评论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
“算我一个,我也要写。嗯,要是没报社收,就当是读者来信好了。”玉梅道。
几人的对话,也引来同学们的兴趣。
你让他们在胡为民面前指点江山,对他的作品说出个一二三来,很多人没那个勇气。但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评论,他们还是愿意尝试的。
见状,查剑英很高兴。
胡老师的新作发表,就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这可是巨大的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