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这才叫效率!(2/2)
半小时后,公司大楼地下室!
原本停车的地儿,现在整整齐齐地摆满了SCV建筑工程机器人!
每台scv机器人高三米,左边的机械臂装着一台大功率的动力钻机,右边的机械臂则是灵活的伺服机动爪,还能轻松扛起四吨重的物件。
除了稳固的双足,它们还配备了保持平衡的推进器。
全力运转时,甚至能短暂地悬浮在空中。
这片空旷的区域里,连个人影都没有。
但这些scv却自主地开始行动了。
它们从地下室预留的入口,向深处不断挖掘。
凭借先进的传感器和感知系统,它们几乎能毫无误差地精准作业。
“嗡嗡嗡!”
动力钻机的声音响彻空间。
这一批scv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挖掘出的巨石碎屑,被一台台scv搬运出来。
这些石块被送到地下室里等候多时的货车上。
一旦货车达到承重上限,就会被拉出矿区处理。
在矿区,这样的货车随处可见,毫不稀奇。
“嗡!嗡!”
这些scv机器人不仅能高效工作。
它们之间还能协调动作。
在网络数据的支持下,550A系统还能让它们主动避让。
不得不说,这效率真是高得惊人。
短短半小时,就已经开凿出一片宽敞的区域。
最关键的是,这些机器人完全不用人工干预。
它们能昼夜不停地连续工作24小时。
如果电量不够,它们会自动回到地下室的充电装置。
一个小型的方舟反应炉!
这比人工强多了吧?
随着SCV机器人队伍的壮大,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短短几小时,就已经运出了二十多吨的碎石。
……
在实验室里。
苏九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盯着屏幕。
他能通过550A,实时查看SCV-建筑工程机器人的传感器画面。
每台机器人的画面旁边,还显示着启用时间、当前状态和剩余电量。
现在,他看到这些SCV机器人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
完成了第一个区域的清理,开始向第二、第三个区域推进。
几乎所有的碎石都清理干净了。
如果靠人工,这个活儿至少得花一周到半个月!
这才叫效率!
另一边,沈建国也开始着手地下工厂的建设。
主要框架用的是钢材合金,最后再浇灌金刚混凝土!
虽然成本高,但防护等级和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要守住振金,普通建筑结构根本不够格!
……
南江,战略研究基地。
一间无人的实验室里,灯光还在闪烁。
桌上的550A量子计算机,始终在不停地运转。
这里,正是苏九的实验室。
即使他不在现场,量子计算机依旧在持续工作。
其他的研究人员,只需负责将之前的数据传输完毕即可。
显然,赤红风暴项目涉及的数据量和科学领域极为庞大。
与scv和普通地下工厂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数据传输的速度,直接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
他们必须全面考虑赤红风暴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在数据层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也相当多。
再者,项目本身的复杂设计,尤其是人体仿生结构的数据,更是深奥难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