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龙的笑颜 > 第三十五章 黄米酒

第三十五章 黄米酒(2/2)

目录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还忘了是谁写的了。

我喝上这么一碗酒,什么烦恼都能忘。

说来这个酒方子:

高二那年,放学路过北大街,闻到一股酒香,真的是香,就想喝。

当时买了一小瓶二锅头,喝了,不是很对味儿,就放弃了。

我跟我当时的那个同桌说闲话,我那个女同学妈妈是南方的,她就给我带来一盒米酒,糯米酒,我就喜欢上了。

她就说自己可以做,超市有卖酒曲的,放假的时候带我上她们家跟她妈学了。

我跟她妈妈说我爷爷也爱喝酒,喝二锅头。

她妈妈就说老人喝烈酒不好,农村不是产粘黄米吗?

粘黄米也可以酿酒,口感也不错。

一次不要多喝,长喝很好的,还有保健作用。

她妈妈的同事有山西的,那边儿的人都是自制黄米酒喝,后来就给我找了这个酒方子。

我带来给爷爷奶奶,试了几次就成了。

我们底层的寻常人家,生活的乐趣不多,一碗酒,一道野味,粗茶淡饭,很得意了。

你来吗?”

李笑颜说:“不了,我打算一辈子滴酒不沾,我怕将来养成习惯,做手术的时候手抖。”

辛庆国说:“也是的,医生的责任太重,小心一点儿好。”

爷爷说:“这个酒没度数,跟饮料差不多,喝点儿不碍事。”

辛庆国说:“爷,笑颜现在是医学院的学生,将来要做医生的。

他们医生干的是人命关天的事,压力很大的。

严格谨慎是一种职业习惯,不要勉强她。”

(5)

菜园的上面是一条土路,将到中午的时候,一个女人扛着一个耙子走过,大声唱着豫剧,嘹亮高亢。

爷爷扬声叫了一声“好”。

李笑颜问:“爷爷,她唱的什么?”

爷爷说:“朝阳沟,你们这一代恐怕都没听说过,戏里是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城市姑娘嫁到农村的故事,这戏那时候全国都有名儿。”

李笑颜仔细的看着这个女人走过,对爷爷说:“这个大姐是有病啊。”

爷爷说:“嘿,壮的象头牛,嘛病没有。”

李笑颜说:“可能是比较能忍,躯干和下肢远端的共济失调,行走时两足分离过远,步态蹒跚,这是脑肿瘤的症状。

她一定还有其它症状,比如: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患侧肌张力减弱或无张力,膝腱反射迟钝,眼球水平震颤或者垂直或旋转性震颤,还有交叉性麻痹。

如中脑病变多,表现为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桥脑病变,可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外展及面肌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

延髓病变可出现同侧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消失等。

嗯,她应该是颅后窝肿瘤。”

(6)

爷爷和辛庆国都停下来看着李笑颜。

爷爷说:“肿瘤?

不是吧?

她家还有两个孩子,丈夫在外地打工,公公瘫在床上,还有一个婆婆前年才搭了心脏支架,家里家外都指着她呢。”

辛庆国说:“颅后窝是哪里?”

李笑颜说:“就是脑肿瘤,要早发现早治疗,兴许还能捡条命。”

爷爷说:“下了工,到她家里再给看看。”

李笑颜说:“我只是怀疑,再问问她。”

下了工,三个人没回家,拐弯儿到了那个女人家。

也不敲门,推开院门就进。

辛爷爷喊:“素芹儿,在家呢?”

素芹出来看了,说:“三爷,有事儿啊?”

辛爷爷说:“没事儿,就是来坐会儿。”

素芹说:“这个妹子多漂亮,庆国你真有眼光。”

辛庆国说:“大嫂子,这是我同学。”

三个人进了屋,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孩子五、六岁,抓着大馒头正在吃;

一个女孩子三、四岁,吭吭唧唧的在哭。

婆婆抱着女孩子在哄,见辛爷爷进屋,忙招呼:“他三爷来了,素芹儿快给添碗。”

辛爷爷说:“别忙,不是来吃饭的,你们吃。素芹儿,最近身体还好啊?”

素芹说:“挺好。”

辛庆国说:“大嫂子,别硬挺着,有病得治,这一大家子人还指着你呢。”

婆婆说:“素芹儿,你最近不是一直吐吗?”

李笑颜说:“头疼?

身子发麻?

不听使唤?

脸发木?

耳鸣?

眩晕呢?

有没有?”

素芹疑惑的看着李笑颜说:“有,都有。

就是着凉了,没事儿,我在乡里周长所那儿开的药,吃吃就好了。”

李笑颜说:“不对,你可能是颅后窝肿瘤,这个得去大医院检查。”

辛庆国说:“乡里不行,我带你去县医院。”

婆婆说:“吃了这么些日子药,我看你吐的越来越厉害了,去看看吧。”

辛庆国说:“今天晚了,明天一早六点钟我来接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