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同尘·其四(2/2)
衙门里派来的典书翻阅文册,指出当时所埋葬苟正业之地:“陛下,前方松叶林处,便是苟正业的坟头了。”</p>
季沧亭命大部队先去回雁观安置,自己带着几个亲随去了苟正业坟前。抬眼一看,只见雪埋荒坟,连墓碑也歪在一旁,像是被谁刻意踢了一脚似的,若是放在十年前,谁也没想到,生前叱咤风云的苟督军,如今竟落得这个地步。</p>
“开棺吧。”</p>
苟正业下葬已有半年,一开棺,先涌出来的是一股腐朽恶臭,但好在入冬严寒,恶臭散去后,一具冻干了的尸体呈现在众人眼前。</p>
随行的文官大皱其眉,倒是季沧亭这个见多了死人的对此司空见惯,率先过去拿着工具挑开苟正业的致命伤。</p>
“黄老,您来看看。”</p>
那黄老神医查看了片刻,道:“刀入肺腑,竖刺心脉,想是一刀毙命,同彭校尉的佩刀倒也对的上。”</p>
季沧亭道:“但有一点,老彭的右手十年前被匈奴的马蹄踩过,落下旧伤,与常人使刀的手法有别,往往是斜刺下来的,这个竖着的刀痕,并不是他惯用的手法。”</p>
黄老虽赞同,但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话虽如此,扭打之中,什么都有可能,陛下只是基于同彭校尉多年相交方有此论断,刑名上不足取信,可还有别的证据?”</p>
季沧亭沉思片刻,似乎有些头痛,随手扶了一下旁边的雪松,咳了一声,道:“既然并无线索,那今日就到这里吧,朕略感不适——”</p>
正说着,忽然雪松枝头一晃,顿时树上积雪轰然滑落下来,浇得众人一头一脸,苟正业的尸体恰好被盖了个正着。</p>
“快把雪拨开,莫毁坏了证物!”</p>
众人顿时手忙脚乱,有两个护卫下收拾的过程中,忽然诧异地发出疑声:“陛下,这苟正业腹中似有鼓胀之物。”</p>
“什么?”众人来了精神,得了季沧亭点头,黄老戴上羊肠指套,在苟正业胃部开了个小口,摸索一番,竟从一堆腐肉里摸出一枚红色的蜡丸。</p>
“陛下,这蜡丸素来是军中用来传送隐秘情报所用,里面封着的似有一物。”</p>
季沧亭教人剥开蜡丸,里面果不其然是一张薄薄的绢布,上面空无一字,道:“黄老,你看这绢上有何玄机?”</p>
黄老摸了一把,道:“有些许药石之味,像是西域秘药。应是以药水涂写,需要对应的药石处理,才能看见上面的字迹。”</p>
“此行不虚啊。”季沧亭抖开绢布,“这大概是苟正业用以东山再起的底气,没想到刚一进京就被杀了,这份蜡丸书便没用得上。”</p>
黄老道:“那陛下的意思?”</p>
季沧亭丢给刑部的人:“妥善保管,回京后让专人解开绢上之谜,不得有误。”</p>
“是。”</p>
……</p>
此时的回雁山道观里,一片严阵以待。</p>
“娘娘,奴婢便知道您是个有福相的,咱们总算熬出头了。”</p>
香案前佛香袅袅,遮住一张素淡的面容。赵妃如今已近四十,容色虽未减,但多少积淀了几分岁月痕迹,她点燃了一根线香,回头看了一眼禅榻上堆放的来自于观里其他修行妃子的礼物,渐渐蹙起眉来。</p>
婢女却在一旁不停忙着,一脸喜形于色:“当今陛下是个念旧的,也好在娘娘和襄慈长公主长得想象,陛下失了亲娘,这番亲自来请娘娘回宫休养,可不是把娘娘当做了娘亲吗?这绿竹簪子被那伙房老尼惦记了几个月,好在奴婢保住了它,如今总算派上用场了。”</p>
赵妃却道:“把那绿竹簪子扔了吧,陛下还是郡主的时候就并非池中物,些许小把戏,恐怕反倒惹她厌烦,我保皇孙的这份人情,已足够我们受惠终生了。”</p>
奴婢好奇道:“总算脱离了这冷僻的道观了,娘娘怎么还反倒忧虑起来了?”</p>
“唉,倒也不是——”赵妃话音一落,忽然门窗一响,她的侍女刚刚还说着笑,却突然瞪大了眼睛,捂着脖子直挺挺倒了下去。</p>
赵妃神色巨震,紧接着便看见三条诡异的身影跃进禅房里,其中两人抬起侍女的尸体离开,剩下一个女子身形的人扯下遮面的布,表情冷淡道:“赵贵妃,别来无恙。”</p>
“是你——”赵妃蓦然激动起来,惊怒过后,复又跪了下来,哀求道,“我求求你们,把我的孩子还给我,我也不过是石莽的一个棋子,如今恩怨已清,只想带着女儿过平静的日子,就不能放过我们母女吗?!”</p>
“奴婢只是听大人的吩咐行事,太妃娘娘这一跪,奴婢受不起。”那女子熟练地改换装扮,道,“至于小公主,娘娘放心,太尉大人自不会为难孩子。今后由我跟在娘娘身边,往后只要娘娘愿听大人的话,好日子还长着呢……”</p>
喜欢先帝崩殂后请大家收藏:()先帝崩殂后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