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贩古售今[穿越]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1/2)

目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站在人群中,满脸都是痛心疾首。

陈覃予不禁有点懵。评选出的这五个人,他知道女子会引发争议,却没有想到男子也会。尤其是何重七这种虽声名不显,但知者皆夸好的人。

“老伯何出此言?”陈覃予大声问道,心里忐忑不已,毕竟这人可是“河神”选出来的,而神怎能识人不明?问话间,他也看向何重七,发现对方也是一脸懵逼,一副完全不知发生了何事的表情。

那老头儿昂着头,背着手,眼含批评地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何重七今三十有七,却不思娶妻生子,实为不孝之典范也!”

陈覃予:“……”

吓老子一跳,还以为是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陈覃予搜索了一下这句广为人知,却鲜有人深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同陈覃予原来所在的世界一样,是由孟子说的。尽管朝代不同,然而这两位写出来的文字,说出来的话倒是差不离。因而,意思也相近。

根据搜索,陈覃予发现这话的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该句出处为《孟子》中的《离娄章句上》。但跟这个老者所说的意思不同,陈覃予随后在百科里查到,该句的注释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没有后代是最为不孝的。

陈覃予看完注解,理更直气更壮地喝道:“胡说八道!”

众人哗然。

那老者更是双眉倒竖地指着陈覃予道:“你……你不过是个蒙学幼童,也敢质疑圣人之言?!”

“老伯莫要胡说!非是六郎质疑圣人,而是河神爷爷说你曲解圣人之意。”

“我……我……”那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声调都高了八度,他对着陈覃予一拱手道,“河神爷可知那《孟子注疏》中所言,‘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说罢,老者停顿须臾,满身的杠精气势又回来了,声调拔高,宛若朗诵一般地道,“那《孟子注疏》是先人为深学孟圣人言语所著,为吾等读书人阐明经意,乃圣经也!非汝等山间野神可辱没!”

“哦,”陈覃予不疾不徐,却言辞坚定地说,“河神爷爷说,那便是这《孟子注疏》写错了。”

话音未落,满座哗然。

在场观仪的人中,读书人不知凡几。《孟子》作为《四书》中的一篇,也是大夏朝科举的必修课,众多读书人不说倒背如流,也是能说出七八。而《孟子注疏》虽为前朝赵岐所著,却也是读书人们用来深学《孟子》的辅助教材。

然而,陈覃予说《孟子注疏》写错了。

这简直跟对现代高考生说《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里面的题解错了一般——学子们连想都不敢想啊!

刹那间,读书人们涌到前排来,有的大声呵斥,有的则是嘲讽不止,更有甚者在挽袖子,似乎是要把陈覃予给打一顿来泄愤。

反而是那群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饶有兴趣地看着这边,甚至还有人鼓掌叫了句:“打!打起来!”

听到这话的陈覃予,无语摆在了脸上,但害怕是不存在的。他对着众人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才抛出一个问题:“河神爷爷让我问诸位举人老爷,孟圣人共列出几个不孝?”

这个探学的问题一抛出,读书人们的情绪就平缓了下来。还因为陈覃予问的是在场读书人中,学问较高、数量偏少的那部分,众人的视线则转移到了那群人的身上。

穿着青色举人袍的举子们不禁面色一紧,全都同时摆出深思的表情。

忽地,一名站在世族人堆里的少年倒是高声喊道:“孟圣人共列出五不孝!”

此人拔得头筹,普通人的视线从读书人那一堆,移到了世家公子那一堆。更有人小声嘟囔:“到底是世家公子读书多啊!”

“那是谁的人啊?”

“听说是李家的。”

不仅是读书人,就连在场的世族子弟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出名的机会啊!

一时间,在场诸人情绪高涨,均双目如电地盯着陈覃予,等他出下一题。

陈覃予不失众望地继续问道:“敢问何为‘五不孝’?”

一位举人赶紧抢答道:“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既如此,”陈覃予深吸一口气后,大声诘问,“孟圣人既言‘无后为大’,为何‘五不孝’中无一条有言‘无后’?”

在场诸人:“……”

他们同时噤了声。

而陈覃予继续发问:“何以孟圣人列不孝有五,那《孟子注疏》却列不孝有三?”

先前的老者倒是接话道:“是圣人谓之‘不孝有三’!”

陈覃予指着他骂道:“愚不可及!”他的眼睛一一看向在场读书人,“河神爷爷让我问你们,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便真是实数吗?”

无人回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