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2)
陈覃予当即把自己要做的事情, 告知成显。
不过是写几个字, 成显自然不会推辞。他让账房先生取来纸笔,左手轻拢衣袖,便落笔书写。
陈覃予原本只是看看, 可当成显写下第一个字后,他的眼珠子便瞪圆了。
铁画银钩描青龙,力透纸背染玄凤。
虽然成显写的是一手正楷,却写出了龙章凤姿,让人只是看着, 便被吸引了心神。
这墨宝……别说万把块钱, 就是卖十万也算亏了!
于是, 成显在陈覃予的眼中,一下子从一个上进的太监变成了一个会生金蛋的宝藏青年。
成显低头吹干墨字,将纸递给了那些手艺人,嘴里还谦虚道:“成某不精于正楷,但用来当号牌, 应是足够了。”
这还叫不精于正楷?!
陈覃予立刻问道:“那程先生精于何种书法?”
成显答道:“自然是瘦金体。”他目露神往地说, “此前,成某有幸在天师观得李守忠将军指点, 对瘦金体倒是有了一番新的体会。”
“李守忠?”陈覃予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成显便介绍道:“李守忠将军在先帝驾崩后,便致仕归田了。然他虽为武将, 却有满腹经纶,于书法上更是造诣颇深。”
陈覃予:“……”
这都致仕了,看来不好找人家出山啊。
“那成侍讲可否用瘦金体写几句诗词?”陈覃予眼含期待地说谎, “六郎年少,还不曾见过瘦金体。”
成显直接又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屈原的诗,由成显用瘦金体写出来后,显出了几分孤寂寥落的意境。
陈覃予见成显写完后,在下方落了一行小字——成行真赠应道居士。
这话让陈覃予有些看不懂:“行真是你的字?这应道居士是谁啊?”
成显点了点头,表情隐含失意地说:“行真是我的字,这应道居士是李守忠将军的名号。”他解释说,“李守忠将军字应道,所以他称自己为应道居士。”
应道?
李应道!
陈覃予立刻记起来那首曾经在河神庙看到诗词,不仅是用瘦金体写就,下方的落款也叫李应道。所以,当日梁宥朝是因为见到了前朝将军的失意留言,才一直走神的。
陈覃予脑子里还记着那首诗的字样,与成显相比,确实要更大气一些。
陈覃予想到这里,思绪就打住了——他现在有点掉进钱眼里了,毕竟之前工作这么多年,就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所以见成显的表情慢慢恢复后,他问:“成侍讲,这幅墨宝可不可以暂时放在我这里啊?”
成显笑着点头:“你要就拿去吧。”
当天下午,陈覃予把墨宝带去古玩店里装裱了一番,才将这副墨宝寄给皮蛋。
跟古今商铺的情况不同,因为时间原因,这边都开始营业了,皮蛋那边才卖出去第二件金器。但就算只卖出去了两件,也有一百五十万元进账。
第三件金器——金缕衣,已经被一个文物收藏家预约了。皮蛋说下午就会把宝贝带过去让那人评估、出价。
陈覃予让他把成显的墨宝也带上,让那个人评估一下这副墨宝价值几何。
回到商铺时,时间到了下午三点。
或许是等得久了,有些领了号的人并没有按时出现,来的客人稀稀拉拉的,显得铺子生意不好似的。
陈覃予早已料到此种情况,让刘风自己做主,若是有人正好赶上客人数量不够,便可以不排队,直接进入。但出来的时间要和这一批次的客人们一致。
谁料陈覃予踏进二门后,便看到一群锦衣卫围着几个穿着朝服的人从交通用品区出来。他们搬出了上午骑着玩的大杠自行车,其中带路的李总旗瞅见了陈覃予,忙喊道:“陈六郎,快来!”
陈覃予边小跑过去,边打量着那些人的朝服。
一共有五个人,三个穿着绯袍的人中,一人的补子绣纹是锦鸡,另两人是孔雀,还有两个穿着青袍的人,补子绣纹都是白鹇。
李总旗等他靠近,便向他介绍说:“六郎,这位是兵部尚书张有宵张大人。”
这个名字陈覃予昨晚听说过,是夏仁宗让李宝贤转告兵部尚书时提起过。
接着,李总旗把其他几人的官职和姓名介绍给他,分别是兵部左侍郎陈贤、兵部右侍郎徐牧原,和两位兵部的郎中——上官思、赵庆利。
陈覃予没有想到兵部居然组团来,但夏仁宗让你们来这儿,不是让你们看车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