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好久不见(1/2)
赵铭曾经给她剃头发时提过一句,那扯头发的推剪是敌人送给他的。
想必赵铭的敌人,都很怕赵铭知道这些,再站在他们面前吧。
把他的家人往死了里折磨,是觉得赵铭彻底翻不了身是吗?
而她偏要赵铭龙傲九天。
她和赵铭相识于微末,谁也不能不阻止她扶赵铭上青云。
等老太太醒来后,胡林就保证,会找机会安排他们见面的。
如果需要回信,她也会帮忙带给赵铭的。
但现在她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盯着赵家,所以她现在不能带他们回小河村。
老两口表示理解,只让胡林帮忙带了信。
古城的事处理完,她就要准备上路了。
走前给老两口留了两百块钱,让他们照顾好自己,同时也和古城的渠道人说了,让她帮忙照看着点老两口。
为此,胡林不仅请人吃饭,还给人买了些礼品。
还在当地百货大楼,给人买了一身衣服送去。
拿人手短,渠道人笑意盈盈的应了下来。
在古城置换完香烟,加满汽油,买好干粮,胡林就开着货车离开了。
从西北出发,往西南去,然后在华东停留了一些时间。
主要是去见周怀景给的几个人脉,联络感情。
虽然她现在都用不上,但过几年,就大有可为了。
来见他们的时候,她在西南买了些土特产,带给他们尝尝鲜。
白吃一顿不说,还有礼物可拿。
胡林这么会做人,他们是无可挑剔,纷纷给周怀景去信夸胡林。
这些胡林不知道,建立完交情后,她就往东北方向出发了。
原本是打算跑两趟的,但出了赵家的事,她得回去跟赵铭当面说说。
至于寻找材料的事,往后延延。
胡林回来的时候是七月底,小河村正是天热农闲的时候。
她没有回家去,直接去卫生室找了赵铭,跟他谈了许久后,当天就又离开小河村了。
她现在手里只有三千多块钱,距离明年三月份还有七个月的时间。
她要在这七个月里挣到给袁叔的一万块,还要顾及李文那边,他那边找材料的花费也很大。
介绍信到期是九月中旬,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她就没像之前那样全国跑,只在华北、东北附近的几个经济发达的省会打转。
九月中旬的时候,她再次回到了小河村。
这时候,小河村正是农忙的时候。
算着介绍信过期的时间,她在家里待了十来天。
期间她找杨青了解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她又给了赵铭一千块,作为周弘乾的医药费。
然后才拿了彭蒿寄过来的汽油票,找村长开了介绍信,离开了。
走前,许明珠还问她过年回不回来,说是周怀景要过来。
对此,她只表示遗憾,说她三月份的时候才回来。
李爱花看着她脸颊都瘦得没肉了,却还是那么拼,也只能暗自心疼。
1973年这年的新年,她是在路上度过的,一直辗转于各个地方。
入冬来临时,她去了古城,给赵铭父母买了两身过冬的衣服,又给他们留了些钱。
古城冬天的降雪量,虽然比不了东北,但也不小。
过年期间,也有些相熟的渠道人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她都一一拒绝了。
有时候在路上挨着冻,啃着冰冷的馒头,喝着冷水时,她会想起李爱花做的饭菜,永远热乎的炕床和客厅火盆,还有那松快的氛围。
直到1974年二月下旬,她才停了下来,往湘江去。
到湘江,她点好一万块钱,装在钱匣子里,剩下的四千多块钱她用棉袄包着,放在背篓里。
还好上次让胡孝义打了大一些的钱匣,不然还装不下那么多钱。
胡林抱着钱匣子下车去找袁叔。
三月份,湘江正是凉爽的时候。
袁叔他们正在育苗,团队里的人,一个个的都精神抖擞的。
原来是籼型稻米培育成功了,他们带着成果回了京城,从此籼型稻米被列入重点计划,即将在全国范围内种植。
胡林听到,也表达了对袁叔由衷的赞叹。
同时她也得知,去年在她走后,袁叔把成品稻米给她寄了过去。
但她不在家,所以还不知道。
等袁叔清点完钱,开了单子,两人这才又闲聊起来。
说起两人的相识,也是缘分使然。
那年袁叔在春城连续开了几天的研讨会,在会议上着凉了,又着急回京城,想在年前找上头拨款,这才在车上高烧不退。
袁叔也感慨说,要是没有她的投资,籼型稻米计划也只能搁置了。
重启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成品出来,又不知到何年何月去了。
今年的款项交接清楚后,胡林第二天就走了,没在湘江多久。
几乎长达一年的连轴转,铁打的身体和意志,她也熬不住了。
现在她看到馒头,就想吐,摸着方向盘,心里就抵触。
一路风驰电掣赶回市里,她这紧绷着的心才松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